,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雖然劉光耀定下的剿賊妙計是兩路夾攻,但其實只有一路能稍微對東安縣形成一點威脅,也就是從寶慶府出發的這一路清兵。
桂陽府的清兵要想攻打東安縣,必須經過零陵縣。
但是現在零陵縣已經牢牢控制在沈墨手中,蕩寇軍的水師每天在湘江上游弋,百無聊賴。
永州城的清軍不敢出來,鄭云龍這段日子都成了運輸大隊長了,不是運載人員渡江,就是運送各種物資錢糧,正經的水戰是一點都沒撈著。
要是桂陽府的清軍頭鐵敢順著瀟水順流而下,鄭云龍肯定會高興的熱烈歡迎的。
要是清軍不敢走水路,那就只能翻山越嶺,跋山涉水經過廣西全州府然后再翻山進入東安縣。
要是他們敢這么做,估計沒等進入東安縣,隊伍就先崩潰的差不多了。
大過年的出兵士兵們本就怨聲載道了,還要翻山越嶺,走幾百里山路,士兵們不嘩變砍了主將都算是很厚道了。
所以這一路清兵基本不足畏懼。
寶慶府也就是后世的邵陽市,位于東安縣的正北方,中間只隔著一個邵陽縣。
雖然聽起來不遠,但是中間卻隔著重重山嶺,要想過來必須得翻山越嶺。雖然南方的山都不算高,但是山地就是山地,走起來并不輕松。
不過也有另一條路,就是清兵可以沿著夫夷河坐船逆流而上進入新寧縣境內,然后再向東攻打東安縣。
新寧縣在東安縣的西邊,緊挨著廣西,著名的丹霞地貌就在這附近。
要想從新寧縣進入東安縣,就得翻越舜皇山。
而舜皇山這里蕩寇軍早就建立了哨站,無論是從廣西全州府翻山過來的敵人,還是新寧縣過來的敵人,只要翻越舜皇山就會被蕩寇軍哨兵發現。
當然,寶慶府的清兵也可以在回龍寺一帶上岸步行,但是依然要翻山越嶺。
雖然這一路上的山勢沒有經過舜皇山那位險峻,但是路程卻長了不少。
在接到沈墨派人送回的情報后,李志遠就召集孫翔、常遠以及樊鵬飛等人商議如何應對。
孫翔常遠的職務還都在蕩寇軍正兵團里,一個是副團長,一個是參謀長。
但是兩人都被借調到守備軍里幫助樊鵬飛練兵,所以也是實際上的守備軍主官。
李志遠雖然不擅長軍事,但是卻是正兒八經的留守主官,所以招來三人商議。
沈墨臨去零陵縣之前就召開過一次軍事會議,分析了寶慶府清軍若是來犯會走哪條路線。
但是卻無法確定清軍到底會走哪一條。
常遠道:“不如把清軍放進來,然后利用我們的烽火臺系統及時傳訊,一旦發現清軍蹤跡,周圍的守備軍和村兵立刻出動包圍,打一場包圍戰。而且這樣是我們本土作戰,天時地利人和都在我們這邊,打起了把握會更大。”
李志遠想了想道:“可是這樣可能會造成許多百姓被清軍禍害,破壞我們好不容易營造的大好局面。我的意思是能不能放在外面打。”
樊鵬飛道:“既然無法確定清軍會走哪一條路線,那我們就把守備軍主力駐扎在清軍的兩個登陸點中間,譬如這里。”
說著山前在地圖上一個叫做江口的地方點了點,這里從地圖看正好處于新寧縣和回龍寺兩者之間。
“然后我們在兩個清軍的兩個可能登陸點都布置哨探,無論清軍選擇哪一個,我們都能立刻出兵趕過去阻擊。”
眾人聞言都沉思了起來。
最年輕的孫翔一直沒有說話,看起來一直在思考。
李志遠看見了點名道:“翔子,說說你的意見。”
孫翔道:“雖然我們無法判斷清兵的登陸點,但是我們卻可以讓他們跟著咱們走,變被動為主動,將他們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