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八日,是雙方約定決戰的日子。
雙方在衡陽城南門外的一片荒原上列陣相持。
為了更有把握已一戰徹底擊潰沈墨,勒爾錦出動了兩萬五千清軍,另外好有三萬鄉勇,總共五萬五千人,想要在決戰之中占據優勢力量。
那么如此一來,城中就剩下了一萬清兵和兩萬鄉勇。不過這在勒爾錦看來,已經是足夠的應付任何情況了。
而沈墨這邊也只是出兵了一萬正兵,五千守備軍則用來保護兩翼。
清兵這邊旗幟五花八門,五顏六色,既有滿洲八旗,也有蒙古八旗和漢軍旗,還有代表綠營的綠色旗幟。
沒錯,綠營之所以被稱為綠營,就是因為他們的旗幟是綠色的。
這兩萬五千清兵之中,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加起來大概有將近四千人左右,其中滿洲八旗大概有一千人左右。
沒辦法,這兩個族本來就沒多多少人。滿清入關的時候能有全族的丁口加起來也就十來萬不到二十萬人。占據中原將近四十年,最多也就翻上兩番,也不會超過一百人萬人。
就算按照一百萬人來算,其中老人婦女小孩至少都占了一半多,剩下的再刨除上層的統治者,以及分派到天下各地要沖去當官的人,最后剩下的能用來當兵撐死不會超過十萬。
就算按照十萬人計算,要在北京城駐防至少兩萬,滿清的祖庭遼東也要重兵防守。各地的八旗將軍手下再分配一些,能夠用來機動的滿洲兵也就沒有多少了。
這次勒爾錦能帶一千滿洲兵過來已經算是康熙重點照顧了。
蒙古的丁口比滿洲人要多一些,但是也多的有限。當年滿清打天下的時候,雖然主要的馬前卒都是漢軍旗和投降過來的漢人組成的綠營兵,但是蒙古人也沒少被驅使。
在打天下的過程中,也損失了不少。
雖然滿清上層一直跟蒙古貴族聯姻,鞏固兩族的同盟關系,譬如什么大玉兒小玉兒都是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女人。
大玉兒就是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之女,嫁給了黃太吉。
這位也就是后世所說的孝莊太后,“大清”最厲害的女人。
有一說一,比起慈禧來無論是手腕還是眼界格局都高明了許多。
她的妹妹就是俗稱的“小玉兒”,博爾濟吉特·海蘭珠,也嫁給了黃太吉當妃子,還是位居第二的東宮宸妃。
而布穆布泰彼時在黃太吉活著的在宮中位份并不算高,僅僅位列第五,封次西宮永福宮莊妃。
至于中宮皇后則是這姐妹倆的親姑姑哲哲。
姑侄三人都嫁給了黃太吉,可見蒙古科爾沁部跟滿清上層的關系之緊密,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滿清的后族了。
表面上看蒙古人也跟著沾了光,成了尊貴的后族,滿清最堅定的盟友,但是實際上蒙古也被徹底綁上了滿清的戰車,幾十年的仗打下來,蒙古的人口損失也非常的大。
兩族之間也是矛盾重重,蒙古人一直也想脫離滿清的控制,所以后來才有了葛二蛋的叛亂。
但是無論如何,此時的滿清統治者心目中,蒙古人仍舊比漢人更值得他們信任,滿清一些八旗駐守將軍以及許多地方的鎮守官用的也都是蒙古人。
蒙古人的地位相當于元朝統治時期的色目人,屬于跟他們所謂的國族休戚與共的貴族。
除了三千蒙古八旗兵之外,漢軍旗的人則有六千人。
雖然都是八旗,但是漢軍旗一個旗的人數遠比滿洲八旗和蒙古八旗要多的。
剩下的一萬五千人則都是綠營兵。
至于那三萬鄉勇,都是用來壯聲勢的。這一仗若是清軍勝了,這些鄉勇們還能跟著在后面搖旗吶喊,打掃一下戰場。
但是如果清軍稍微顯露出一點失敗的跡象來,這些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