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鐵牛的目的就是想要用黔陽城作為魚餌來吊我們這條大魚。魚都沒有出現,怎么舍的吞下魚餌?“
眾將聞言都覺得游擊大人說的很有道理。
話說鐵牛這邊雖然打算在半路上伏擊江義清這支清兵,但是很快他就郁悶的發現,這支清軍的主將很狡猾,也很謹慎,先沿著芷江往西北走了兩天后忽然又掉頭向著西南方向一頭扎進了山里,行蹤詭異,搞得鐵牛一開始也有點搞不清狀況了。
既然要伏擊,肯定要在敵人的前面伏擊才行。
江義清這么一搞,鐵牛也只能跟著他走。
兩三天下來,要是別的軍隊早都崩潰了,就算沒有崩潰,掉隊的人估計也有一大半了。
更別說這還是在山里行軍了。
但是換成了蕩寇軍正兵,崩潰是不可能崩潰的,掉隊的雖然也有,但是卻是極少數,絕大多數士兵都緊跟著隊伍。
而且身上帶的干糧早都吃完了,要不是正好在山里,可以就地取材,隊伍早都斷糧了。
這個時候鐵牛終于意識到了一件事情:自己一直以來打仗太順利讓他產生了一種錯覺,覺得所有的敵人都是草包,所有清軍將領都是無能之輩。
其實大多數時候,不是說敵人太弱,而是蕩寇軍太強。
士兵之間的素質差距,以及裝備的差距,讓鐵牛等將領有點膨脹,把這種軍隊整體之間的差距當成了雙方主將之間的差距,或者說將以往軍隊的勝利當成了自己個人能力的體現。
所以才會讓他這一次信心滿滿的奔襲變成了如今這樣不上不下的尷尬局面。
清軍將領之中還是有能人的。
這個認識讓鐵牛悚然一驚,心情有些復雜。
但是他很快接受了這個事實,并且重新調整了心態,用一種審慎的目光去看待這次的清軍主將。
他將手下的軍官們召集起來開了一個短會,主題只有一個,就是讓大家討論一下這支清軍主將到底想做什么。
集思廣益這在蕩寇軍之中是一個很好的傳統,當主將有些拿不準情況的時候就會召集下面的軍官來商議,從而幫助他打開思路。
很快,在眾人七嘴八舌之下,鐵牛厘清了這支清軍的目的。
“沒想到這支清軍的將領竟然跟我老牛想到一塊去了,都舍棄水路而走山路,看來也是想給我軍來一個突然襲擊。這小子是跟我玩貓捉老鼠呢!這個人有點意思啊。”
既然厘清了清軍主將的意圖,鐵牛也就知道自己下來該怎么做了。
“既然他的目的是在黔陽城下給我們搞突然襲擊,那我們肯定就不能被他們繼續牽著鼻子走了。我們也回黔陽,提前在他們必經之路上等他們?!?
鐵牛這次出兵,找了一個熟悉沅州地形的向導帶路。
這個人以前當過獵戶,后來又當過私鹽販子,在全家被當地官府給殺了之后落草為寇去了。
鐵牛讓黃虎和呂長虹兩人剿匪的時候,這位就給收編了。
這次鐵牛出兵沅州,就找他來當向導。
這次奔襲的路線也是他給找的。
這位老兄的名字有點奇怪,叫做左護法。
沈墨要是知道的話,肯定會覺得這位去白蓮教混估計很有前途。
左護法人如其名,長得一臉兇悍,一看就是那種走旁門左道的社會大哥氣質。
不過面對鐵牛,社會大哥也變成了乖巧的小綿羊。
“給我說說,黔陽附近哪個地方適合打伏擊,但是又不能太讓敵人覺得適合打伏擊?!?
鐵牛的話有點拗口,但是左護法很快就聽明白了。
他想了想,指著一張簡易地圖上某個位置道:
“牛將軍、這里有個地方叫做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