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康熙皇帝緊急將自己從福建調任湖廣,姚啟圣其實是有點不理解的。
在他看來,如今天下能對大清統治造成威脅的只有海峽對面的鄭氏集團了。
鄭氏集團兵多將廣,擁有上千艘各式戰船,而且火炮也非常犀利,水師相當的強大。
姚啟圣在擔任福建總督之后,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剿滅鄭氏集團,收復琉球,建立不世之功。
如果能收回琉球,對他來說至少能夠封侯拜相,對于姚家也能夠光宗耀祖。
他也一直在為這個心愿而精心準備,打造戰船,訓練水兵。
而施瑯的出現則是一個意外之喜,讓他的計劃有了一個可以具體執行的最佳人選。
再過幾個月,一切就能準備妥當了,他也將和施瑯一起為大清朝建立不世之功。
結果皇帝卻突然將他調任到湖南來剿滅沈墨這樣一支小小的反賊,一下子將他的計劃給打斷了。
但是君命難違,就算心里再不情愿也得遵從。
姚啟圣是個膽大心細的人,調閱了所有關于沈墨和蕩寇軍的資料,他從蕩寇軍跟清軍的歷次戰斗經過分析后得出了一個結論。
“沈墨賊軍雖然如今看起來勢不可擋,但其實并非難以戰勝。他們在之前的歷次大戰中之所以能夠取勝,一來是沈墨其人用兵以快速勇猛著稱,一開始就用最凌厲的攻勢來擊敗敵人,二來也有以往的將領輕敵冒進的緣故,從而被賊軍所趁。在本督看來,只要我軍這次以守代攻,扛過賊軍的前期攻勢,賊軍就會士氣大跌,后續無力,屆時我軍就可以趁勢反攻,擊敗賊軍了。”
姚啟圣面對下面的文武官員侃侃而談,說著自己的分析。
這話雖然不全是他的真實想法,但是也大部分是真實的。
至于說李光地以及于成龍都先后敗在沈墨手中,在姚啟圣看來并非是沈墨太強,而是這兩位都是秀才掌兵,失敗也不足為奇,并不足以說明沈墨的強大。
于成龍雖然曾經是他的下屬,而且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操守上也令人敬佩。
但是姚啟圣并不認可于成龍的統兵能力,甚至私心認為康熙皇帝讓于成龍來擔任湖南巡撫剿匪根本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
而于成龍的兵敗被俘才使得湖南的局面一發不可收拾,聽說于成龍自己如今也投降了沈墨,還成為了他手下的首席文官。
聽到這個消息的后,他還為于成龍有點惋惜。
于山公啊,你本是陛下親口嘉獎的“天下第一清官”,奈何從賊啊!
一世英名都毀于一旦啊。
罷了,看在曾經共事一場的份上,他日你若是落到我手中,我可以向陛下求情,饒你一命。
這個念頭不過是姚啟圣心中的一個閃念罷了,他現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守住長沙,然后趁勢反攻,最終全滅剿滅沈墨賊軍上面。
姚啟圣手下的這些文武官員,沒有一個有過和蕩寇軍交戰的經驗。
因為跟沈墨交過手的不是死了就是被俘,要么就是如清軍洞庭湖水師阮南強那樣的直接逃之夭夭了。
所以這些人根本對于蕩寇軍的戰斗力沒有一個直觀的經驗。
雖然聽說了蕩寇軍很厲害,很彪悍,但是聽說的跟自己經歷完全是兩回事。
人往往在聽說一件事的時候,下意識的就會覺得別人失敗了那是因為他們菜,如果換了自己,肯定會有不一樣的表現。
姚啟圣這次調來的將官們大多數都是這樣的心思,所以對于姚啟圣的話很是認同。
“督帥英明,沈墨賊軍也就是一時猖獗,只要給他們一次深刻的教訓,就會打掉他們的氣焰,再想剿滅就是易如反掌了。”
姚啟圣聽著下面將官的話,心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