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了,再過幾天就到大年三十了。
過年的時候,再窮的人家也要想辦法門上貼個對聯,割上半斤肉,給兒子買個燈籠,給女孩買跟扎頭發的紅頭繩。
過年總得有過年的樣子。
窮人過年對付一下就算是過去了,可是富貴人家過年該有的講究一點都不少的。
紫禁城里張燈結彩,各處走廊掛滿了大紅宮燈,映照的整個皇宮更加的金碧輝煌。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小年。
入關幾十年來,滿清貴族在生活習俗上逐漸漢化,四時節慶,該過的都過上了。
甚至到了康熙這一代,說滿話的都沒幾個了。
康熙自己雖然也會說滿語,但是無論是跟大臣們日常奏對,還是在后宮生活,說的都是漢話。
批閱奏章的時候為了方便那些滿人大臣,一般還要使用滿漢雙語。
今天小年,按照往年的規矩,皇太后是要賜宴的。
所謂賜宴,就是以皇太后的名義將皇帝和皇帝的女人還有皇帝的兒女們召集起來一起吃個飯。
不過皇家吃飯跟百姓家吃飯大不一樣,規矩太多,就是走個流程。
所有人都看出來皇帝心情不好,也都老老實實的,再好吃的山珍海味吃到嘴里都沒滋味。
所以也就早早散了。
待嬪妃兒女們都散了之后,康熙親自陪著已經七十歲的太皇太后回慈寧宮。
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孝莊。
孝莊的事跡就不用多說了,看歷史的讀者老爺們比作者懂得都多。
康熙一路上沒說話,將祖母送到了慈寧宮,就要回乾清宮。
許多折子還在等著他批閱,明天早朝的時候還有許多事要跟臣子們商議。
可是還沒等他開口告退,就聽見太皇太后說道:“皇帝先把急著走,陪祖母說會話。”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 安卓蘋果均可。
康熙一愣,本想說自己還有好多政務要處理,可是看到祖母眼中憐愛的眼神,想到自己近兩年都沒有好好跟祖母說過話了。
在康熙一生當中,眼前的祖母太皇太后可是對他幫助最大的人。
沒有祖母的扶持和幫助,他連這個皇帝都不一樣能當上。
平定三藩的時候,祖母把自己的私房錢都給捐獻了出來充當軍費,自己節衣縮食的支持他。
雖然康熙威望日隆,君威日重,但是心中對于祖母太皇太后一直都是非常敬重和依賴的。
對于孝莊,康熙是非常孝順和關心的。
每次出巡,都要沿途幾乎每天派人馳書問候起居,報告自己行蹤,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派人送京給老祖母嘗鮮。
這世上如果有一個人可以改變康熙的決定的話,那一定是眼前這位老人。
“孫兒不著急,好久沒有陪祖母說話了。”
康熙脫了靴子上了塌,盤腿坐在太皇太后的對面,笑著說道。
孝莊一輩子經歷的事情太多了,眼前的皇帝還是她從小養大的。
沒有人比她更了解皇帝了。
她看得出來,皇帝臉上雖然帶著笑,但是那笑是擠出來的,心里面依然壓著一塊大石頭,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她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腦子依然很清醒。
她明白孫兒心中的大石頭是從湖南那邊壓過來的,是那個叫做沈墨的漢人給壓上的。
要是不把這塊石頭給拿掉,孫兒一輩子都沒辦法真正的笑出來。
孝莊伸手在孫兒放在炕桌上手背上拍了拍,看著康熙問道:“玄燁,你從出生就在這北京城,沒有回過遼東,沒有見過咱們滿洲人祖輩生活的白山黑水。你有沒有想過回去遼東,回去上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