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之和于成龍兩個人一帶頭,其他人也紛紛躬身大叫道:“請君上進位王爵,以安天下之心。”
這就是勸進了。
之前立國的時候就搞過一次。
現在的楚國早已經不是當時只有一個省地盤的小國了,除了湖南之外,廣西、貴州、云南以及四川都已經基本上納入了楚國的統治范圍。
雖然下面還有一些小規模的戰斗,或是剿匪或者跟當地一些不愿歸順的土司打,但都屬于是疥廯之疾,影響不了大局、
現在,江西和湖北甚至包括廣東都有一部分成為了楚國的突出部。
雖然從疆域面積上來說還比不上吳三桂全盛之時,但是也不算少了。
除了軍事上的節節勝利之外,除了一些剛下來時間還不算長的地方,大部分地方的百姓鄉紳對于楚國朝廷還是很支持的。
普通百姓是得利最大的一個群體,分田分地,又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有了向上攀爬的通道,自然支持。
鄉紳地主階層,雖然大部分土地被沒收,表面上看是損失巨大。
但是沈墨同樣也給了他們補償。
一來是給了他們家中子弟做官的機會。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普通百姓和鄉紳子弟讀書做官的機會是一樣的。但是事實卻是這個年代讀書的都是鄉紳地主的子弟。
偶有一兩個貧寒學子,也基本上都有鄉紳資助。
投資這種事對于這些鄉紳來說幾乎就是一種本能。
所以有了這種先天的優勢,就決定在官場上鄉紳子弟必然要占據大多數的位置。
即使沈墨要有心遏制,但是能用的手段也很有限。
畢竟你要不用這些人,基本上就無人可用。
所以要想真正的遏制,就必須加大教育的投入。
等到個年后,大量受過教育的平民子弟步入官場,這種一邊倒的局面才能慢慢扭轉。
這是第一個原因。
第二個原因是沈墨鼓勵工商業的發展。
雖然地主鄉紳們損失了大量的土地,但是卻可以在楚國朝廷鼓勵工商業發展的政策紅利下重新調整家族產業布局,從而在工商業上將損失找補回來。
楚國目前的商稅算是很輕,對于小攤小販基本不收費,但是卻要劃定在制定區域。
否則攤子擺的路都堵住了,這時候就知道城管市容的必要性了。
對于那些坐商,收取定額的門攤稅和十抽一的營業稅。
對于跨區域的大宗交易則是十五抽一,一些特殊的商品,比如鹽巴糧食粗布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物資,則是從二十抽一到三十抽一。
這也是為了平衡這些物資的市場零售價,避免百姓們承擔不起。
也算是一種朝廷鼓勵這些物資進行跨區域交易的隱性優惠政策。
至于農業稅,相對滿清制定的標準來說絕對算得上輕徭薄賦了。
可以說楚國朝廷現在的財政開支,只有小部分是來自稅收,大部分還是來自前期的積累。
通俗的說就是搶來的那些物資金錢。
換個角度,現在沈墨就是在用前期積累的物資金錢來貼補百姓。
就跟他以前玩《要塞2》的時候,民心值下降的時候,就要用金庫來調節。
普通稅率調整為低稅率,再不行調整到免稅。
還不行那就調整成小補貼,最后實在不行就上大補貼。
同時也要增加食物的配比已經教堂的信仰加成等開恢復民心值。
等民心值回到頂點并且穩定的時候,再重新開始征稅。
楚國疆域擴張的太快,這些新的占領區的經濟生產要恢復到正常水平還需要時間。
所以貼補和低稅率也都是臨時政策,以后發展起來了肯定要加以調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