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瑯的艦隊來到南京城外的消息自然不可能瞞過所有人,殿前司安置在南京城外碼頭上的探子很快就將消息傳了出去。
殿前司現在的外圍線人規模非常龐大,遍布三教九流。
雖然不敢說遍布天下,但是對于楚軍下一階段要攻略的南直隸和江南江西一代絕對算得上是眼線眾多的。
雖然大部分的外圍人員都是屬于底層百姓,販夫走卒之流的最多。
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各級衙門的胥吏衙役,甚至還有一兩個典史主簿之類的入流的官員。
當然,其中大多數人都是看在錢的面子上去做事的,他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給誰做事的。
在每個區域都有殿前司派出去的一個正式密探作為負責人來統籌管理這些人。
施瑯艦隊抵達的消息就是被安插在碼頭工人和巡邏的衙役里的外圍給同時傳出去的。
結合了幾波人的消息對比確認之后,南京城中的殿前司密探很快就整理好了消息,然后派人傳了出去。
在施瑯的艦隊還沒有再次啟程的時候,他們到來的消息已經快要出來南直隸的范圍了。
情報經過一茬一茬的接力,很快就到達了楚軍水師總兵鄭云龍的手上。
“老戴手下這些人做事還是很得力的。這會施瑯還沒出安徽呢。來人,傳令所有艦長過來議事?!?
水師這段時間一直在九江附近的江面上游弋,以截斷清軍的補給路線。為了隨時應對突發情況,鄭云龍一直沒有下船,一直住在自己的旗艦上。
他現在的旗艦已經從原來的炮艦永州號換成了被楚王沈墨親自命名為“洞庭”號的重型戰艦上了。
總共五艘重型戰艦,其他四艘分別被命名為“衡陽”號、“長沙”號、“漢陽”號以及“江夏”號。
除了這五艘重型戰艦,另外已經擴充到總數為二十的炮艦也都擁有了自己的名字。
整個楚軍水師現在的編制就是以五艘重型戰艦為核心,編成了五支分艦隊,重型戰艦的艦長擔任分艦隊的指揮官。
每支艦隊下面配備四艘炮艦,再下面就是傳統的那些戰船。
每支艦隊下面戰船的總數量大概在兩百艘到三百艘之間。
那些普通戰船雖然沒有裝備火炮,但是也都進行了改造加工,船舷兩側都加裝了蒙著鐵皮的厚厚護盾。
這些護盾中間還留著各種射擊孔,船艙底部的水密艙也做了升級處理。為了防止甲板被敵人的火箭射中起火,上面都刷了一層厚厚的桐油。
那些藤甲兵的藤甲在制作的時候就用桐油浸泡過,桐油是有防火的作用。
除了這些中型戰船之外,自然也少不了許多小舢板甚至還有許多的羊皮筏子。
除了戰船本身的硬件升級之外,水兵們的武器裝備也是全面升級了。
單兵武器除了傳統的拍桿以及弓箭火箭短刀圓盾之外,火槍的配比也達到了一個驚人的數字。
而且這其中米尼步槍的占比也達到了十分之一。
使用米尼步槍的士兵自然是擔任的打冷槍的角色。
雖然水戰的時候船上顛簸不穩,打冷槍的效果肯定沒有陸地上那么好,但是沈墨還是給配備上了。
萬一用到了就是賺到了。
除了火槍之外,水兵們每人都配備一個皮口袋,里面裝的自然就是升級之后的手雷了。
手雷這玩意在這個年代的水戰之中能發揮很大的作用,雙方戰艦靠近的時候,呼啦啦扔上一堆過去,對方絕對直接就給炸懵了。
要知道,水兵一般都是不穿甲胄的。
道理很簡單,除了因為船艙里面空間狹窄逼仄悶熱難受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穿了甲胄之后落水容易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