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身著重甲。
里面一層棉甲,外面還有一層鎖子甲。
除了兩個步兵營之外,沉墨還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騎兵部隊,命名為天馬營。
天馬營的騎兵一人雙騎,除了配備馬刀之外,每個人還配備了一張騎弓,一壺箭,一柄手弩,以及一把鐵骨朵。
既可以近戰,也可以遠射,還可以用鐵骨朵來對付那些身著重甲的敵人。
沉墨倒是很想給他們一人配備一般手銃用來增強近戰突襲能力,但是奈何估計要到城鎮中心升級到了工業時代之后才能制造手銃。
若是自己組織大明的工匠們制作,又太耗時費力,根本不劃算。
一支精銳強大的騎兵部隊,除了騎兵本身之外,還要給他們配備一支配套的后勤部隊。
所以沉墨又給天馬營配備了一支一千人的后勤隊,平時負責幫助騎兵喂養戰馬,維護武器。行軍的時候幫助攜帶武器,牽引備用戰馬等工作。
必要的時候還會補充上去作戰。
這樣才能夠保證騎兵們能有更充足的體力去上陣廝殺。
算是后備騎兵吧,還能當做預備隊使用。
還剩下一千人的名額,沉墨留下了兩百人在自己身邊聽用,其他的全部交給了項元忠讓他來充實懸鏡司。
懸鏡司的要求絕對的忠誠,能力可以培養鍛煉,但是忠誠卻是最根本的。
只有絕對的忠誠,才能確保自己聽到的消息是準確的。
要做任何事情,耳聰目明都是最基本的前提。
現在沉墨擁有了兩萬的嫡系部隊,再加上各縣的守備軍,總兵力也超過了三萬。
不過沉墨這次對付劉澤清,沒打算動用各縣的守備軍。
他們訓練的時間還太短,戰斗力還不足,用來剿匪還湊合,但是用來對付劉澤清這樣的地方軍閥的部隊,還有點不夠。
如果初戰傷亡太大,會影響到以后的訓練熱情。
所以沉墨下令讓各縣守備軍謹守各自門戶,然后每個營選出一支小隊來跟隨主力部隊來觀摩學習。
就是想讓他們看一下自己嫡系的真正戰斗力,以增強他們的信心。
在做好了這一切后,沉墨讓虎賁營繼續鎮守青島灣,自己帶著龍驤營和天馬營攻擊一萬多人出發,來到了臨沂等待著劉澤清的到來。
劉澤清治軍的本事比楊文學要強了一些,雖然也做不到沿途對百姓秋毫無犯,但是行軍的速度倒是比沉墨想象中要快了一點。
在離開濟寧半個月后,劉澤清帶著他的兩萬人馬來到了臨沂,并且碰上了早就嚴陣以待的沉墨。
崇禎死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諸臣誤我!
對于這句話,大多數人認為,是在推卸責任。
但考證完崇禎年間的朝政,這句話比較正確,確切地說,給崇禎打工的這幫大臣,除部分人外,大多數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混蛋,一種叫王八蛋。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最痛苦,第一種是身居高位者,第二種是身居底層者,第一種人很少,第二種人很多。第一種人叫崇禎,第二種人叫百姓。
而最幸福的,就是中間那撥人,主要工作,叫做欺上瞞下,具體特點是,除了好事,什么都辦,除了臉,什么都要。
崇禎每天打交道的,就是這撥人,比如崇禎三年(1630)西北災荒,派下去十萬石糧食賑災,從京城出發的時候,就只剩下五萬,到地方,還剩兩萬,分到下面,只剩一萬,實際領到的,是五千。
這事估計是辦得太惡心了,崇禎也知道了,極為憤怒,親自查辦。
最先動手的,是戶部官員,東西領下來,不管好壞,先攔腰切一刀,然后到了地方,巡撫先來一下,知府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