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這個萬惡的制度決裂,愛考不考,去他娘的。
對這段百年恩怨,徐宏祖是否了解,不清楚,但他會用,那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徐家雖說沒有級別,還有點錢,所以他決定,索性不考了,出去旅游。
講真,最近一直用看書追更,換源切換,朗讀音色多,..安卓蘋果均可。
剛開始,他旅游的范圍,主要是江浙一帶,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等。后來愈發勇勐,又去了雁蕩山、九華山、黃山、武夷山、廬山等等。
但這里,存在著一個問題——錢。
旅行家和大俠的區別在于,旅行家是要花錢的,列一下,大致包括以下費用:交通費、住宿費、導游費、餐飲費、門票費,如果地方不地道,還有個挨宰費。
我說過,徐家是有錢的,但只是有點錢,沒有很多錢,大約也就是個中產階級。按今天的標準,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夠了,但徐宏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他除了年底回家照顧父母外,一年到頭都在外面,但就這么個搞法,他家竟然還過得去。
原因很簡單,比如交通費,他不坐火車、也不坐汽車想坐也沒,少數騎馬,多靠步行騎馬爬山試試。
住宿費,基本不需要,徐宏祖去的地方,當年大都沒有人去,別說三星級,連孫二娘的黑店都沒有,樹林里、懸崖上,打個地鋪,也就睡了。
餐飲費,也沒有,我考察過,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也沒什么餐館,每次他出發的時候,都是帶著干糧,而且他很扛餓,據說能扛七八天,至于喝水,山里面,那都是礦泉水。
門票費也是不用了,當年誰要能在徐宏祖同志去的地方,設個點收門票,那只能說明,他比徐宏祖還牛,該收。
挨宰費是沒有的,但挨宰是可能的,且比較敞亮,從沒有暗地加價坑錢,都是拿刀,明著來搶。要知道,沒門票的地方,固然沒有奸商,卻很可能有強盜。
據本人考證,徐宏祖最大的花銷,是導游費用。作為一個旅行家,徐宏祖很清楚,什么都能省,這筆錢是不能省的,否則走到半山腰,給你挖個坑,讓你鉆個洞,那就休息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
帝國時代造反實錄
就這樣,家境并不十分富裕的徐宏祖,穿著儉樸的衣服,沒有隨從,沒有護衛,帶著干糧,獨自前往名山大川,風餐露宿,不怕吃苦,不怕挨餓,一年只回一次家,只為攀登。
從俗世的角度,徐宏祖是個怪人,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業,按很多人的說法,是毀了。
我知道,很多人還會說,這種生活荒謬,是不符合常規的,是不正常的,是缺根弦的,是精神有問題的。
我認為,說這些話的人,是吃飽了,撐的,人只活一輩子,如何生活,都是自己的事,自己這輩子渾渾噩噩地沒活好,厚著臉皮還來指責別人,有多遠,就去滾多遠。
徐宏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父母。他的父親去世較早,只剩他的母親無人照料。圣人曾經教導我們:父母在,不遠游。
所以在出發前,徐宏祖總是很猶豫,然而他的母親找到他,對他說了這樣一番話:“男兒志在四方,當往天地間一展胸懷!”
就這樣,徐宏祖開始了他偉大的歷程。
他二十歲離家,穿著布衣,沒有政府支持,沒有朋友幫助,獨自一人,游歷天下二十余年,他去過的地方,包括湖廣、四川、遼東、西北,簡單地說,全國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過的山,包括泰山、華山、衡山、嵩山、終南山、峨眉山,簡單地說,你聽過的,他都去過,你沒聽過的,他也去過。
此外,黃河、長江、洞庭湖、鄱陽湖,金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