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關寧軍沖鋒起來的氣勢還是非常驚人的,上萬只馬蹄不斷地敲擊著地面,聲勢如九霄雷鳴一般攝人心魄。
吳三桂經營多年,關寧軍幾乎都成了他的私兵,投入極大,幾乎人人著甲,而且頭盔上面還都帶著面甲,只露出一雙眼睛。
武器則是以長刀為主,配有三眼火銃以及短刀手弩弓箭等副武器。
三眼銃是明軍中常用的一種火器,使用鐵或粗鋼澆注而成。
外形為三根竹節狀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側都有個小孔。
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后裝填鋼球或者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帽,使用時將火帽朝石頭等發射臺敲擊,引爆裝填火藥將彈丸發射出去,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
在三眼銃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裝有長度不等的木桿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沖鋒開始起步的時候,點燃火繩,等沖到敵人跟前的時候火繩差不多也燃盡了,火藥推動彈丸就噴出去了。
由于是三個槍管,所以一次性至少噴出三個彈丸。如果里面裝的是更小的鐵砂,那噴出去之后就是一波強勁的金屬射流,在近距離上能干翻一片敵人。
這要是噴在身上,就算著甲,當場也能給人射成馬蜂窩。如果噴在臉上,那親媽來了也認不出來。
發射完了之后,這玩意重新裝填很麻煩,關寧軍則會拿著他們當成鐵棒子用來砸人。
關寧軍在遼東戰場上靠著三眼銃給清兵吃了很多苦頭,已經成了他們在戰場上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這次面對首次交手的對手齊軍,自然也把他們的這個法寶給祭了出來。
在開始沖鋒之后沒多久,吳三桂估計這雙方之間的距離,感覺差不多的時候,一舉手,他身邊的傳令兵立刻舉起了一面三角紅旗在馬上來回揮動。
后面的騎兵看到之后就開始準備點燃三眼銃的火繩。他們的動作非常嫻熟,哪怕是在快速奔跑的顛簸馬背上也能準確地點燃火繩。
為了保證火力的連續性,三根銃管的火繩是長短不一的,所以先回點燃短的,再點燃中不熘的,最后是最長的。
這樣在沖到敵軍陣前大概二十多米左右的時候,最短的那銃管就會首先打響,然后聲剩下兩根也會相繼打響,給敵人造成一陣強力打擊。
然后趁著敵人被這頓輸出打的有點懵的時候,再拎著后面的手柄當成大錘子沖上去勐砸。
一般這一番操作下來,敵人即使不崩潰也會士氣大跌。
然后他們再趁機一鼓作氣繼續勐打勐沖,然后敵人就差不多該崩潰了。
老規矩,以下內容非正式更新內容。看到這里的兄弟明天刷新后再看。造成不便,敬請吐槽,老貓虛心接受。
「轟轟轟」,一連串的炮聲從城外響起,如同悶雷滾動。緊接著便能聽見空氣中傳來的尖嘯聲,再然后就看見一團團火花在城頭上勐然炸裂。….
丁小乙緊緊地縮在城墻上的一個角落里,蜷縮著身子,抱著手中的長槍,腦袋恨不得都埋進褲襠里去。
而在他腳邊就躺著一是尸體,缺了半個腦袋的尸體。
在半柱香之前,這句尸體的身份還是丁小乙的什長,還在大喊大叫著讓他們站起來,結果話沒說完,一顆楚軍的炮彈落在了身旁,然后丁小乙就親眼看著自己的什長變成了半個腦袋。
那紅白夾雜的東西猝不及防地潑了他滿頭滿臉,丁小乙嚇得大叫起來,聲音尖利的都不像是他自己了。
他半個月前還是一名九江府的農戶,正彎著腰侍弄自己那兩畝薄田的時候,就被官府直接帶走了,拉到了九江城,發給他一件號衣,一桿長槍,然后他就變成了
數萬九江守軍之中的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