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皮和青藤。
然后就要經過蒸煮、浸泡,剝皮,再將其曬干,隨后還需要洗滌,選撿和打料制漿。
這還不是最終的結果。
還需要配水,配膠,撈紙,烘烤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才能把紙張給制造出來。
工藝復雜不說,若是其中一步出錯便前功盡棄。
像這般造紙需要龐大的人工,價值肯定不菲。
而陸垚造紙只需要四步,煮成熟料進行發酵,最后漂白,打撈,晾曬即可,也沒有廢料一說。
這種技藝的成本比之前肯定會便宜不少。
胡璦手掌輕輕拂過紙面,感覺到細膩平滑,毫無粗糙感。
而且紙張白皙。
這種紙放在汴梁可以賣出天價。
誰人不想用一張潔白且光滑如鏡的紙張去書寫自己的詩作。
胡璦沉吟了一會說道:“此書定是比普通書籍要貴,價格估摸在六七百文。”
這還是胡璦很保守的說法,用這種好紙去印書,就算是賣兩三貫他也覺得一點都不貴,而且物超所值。
蘇軾可是親眼見到陸垚的造紙工廠就像變魔術一般將一張張白紙輕易地造出來。
原本十幾日才能制造出來的數量,工廠一個時辰便能造出比它還要多的紙張,如不是蘇軾親眼所見他是絕對不會相信的。
蘇軾學著陸垚比出了兩根手指笑道:“胡夫子可猜錯了,此書只賣二十文。不僅是此書,就連論語、中庸這類的四書五經統統只賣二十文。”
胡璦此時目瞪口呆,他確定自己沒有聽錯,蘇軾的確說的是二十文,可是這樣的紙質怎么可能是二十文。
胡璦第一想到的絕對不是紙張造價便宜,而是陸垚自己承擔成本,低價賣書。他這種經歷無數風雨的老者都為之動容。
他眼中帶淚地看向陸垚問道:“陸垚你真的將書賣得這般低價,其實我們這些文人心中知道你陸垚的好,切不可為此事而將家財散盡,你的心意我替所有的讀書人領了,你趕緊將書籍恢復到本來的價格,我在叫一些太學生去買你賣的書,讓你彌補一點損失。”
陸垚握住胡璦的手安慰道:“胡老切莫如此,我非但沒有賠錢,反而還掙了不少。”
“怎么會掙,只賣二十文,哪有利潤可掙?”胡璦依舊不相信陸垚所說的話。
陸垚無奈只能命人去街對面的書店里拿過來一斤白紙。
胡璦看著雪白一片的紙張,眼睛再也離不開來了。
他平時節儉,只用一些質地很差的黃紙來寫字,這么多白紙擺在眼前這是他一生都未想過的事情。
陸垚在他耳邊說道:“這種紙張在我的造紙廠里還不算是最好,每天可產數千斤,便是將汴梁所有文人的用紙給包了,那也還有剩余。”
“這般多?”胡璦不由驚呼一聲,這已經完全超乎了他的想象,造紙之難他比很多人都要知曉,他曾經親眼看過一個造紙的完整過程,一天能出百斤白紙已是不易,一天能造數千斤紙來,這完全就是神仙手段。
“還不止于此,我將現在的造紙工藝進行了改良,讓它步驟更加簡便,花費更少,成本更低,您眼前的一斤紙售價只有百文。”
聽到百文的價格之后,胡璦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地握住陸垚的肩膀說道:“陸縣子說的可是真的,如此好的白紙當真就百文一斤。”
陸垚點頭說道:“千真萬確,我萬不敢以這種事來欺騙前輩。”
胡璦緊緊的捏緊手心,手腹處在桌面敲擊的通紅猶不自知,“百文一斤,如此便宜的價格人人都能用的起紙,而書本的價格才二十文,人人都能讀的起書……”
胡夫子自言自語了一陣之后,豁然站起身來,朝著陸垚行了文人專屬的大禮。
見到胡璦如此大禮,而他又是文壇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