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垚和父親陸盱在府中就這幾天朝中發生的事情,還有陸垚的科舉考試進行討論的同時,韓府之內,韓琦也是迎來了一位貴客。
這位,既是他的好友,也是他官場上的同僚。
范仲淹。
范仲淹,何許人也?此時的他,還沒有寫出那句經典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彼奈枧_,才剛剛開始而已。
宋太宗端拱二年八月丁丑日,范仲淹生于徐州節度掌書記官舍。
淳化元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抱著兩歲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
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 ,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要說這范仲淹是寒門子弟中少有的后來能出人頭地之人。
鑒于已有朝廷俸祿,范仲淹便把母親接來奉養。 天禧元年,范仲淹以治獄廉平、剛正不阿 ,升為文林郎、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便歸宗復姓,恢復范仲淹之名。
景祐元年,范仲淹調任蘇州知州,辟所居南園之地,興建郡學。 時蘇州發生水災,范仲淹命令民眾疏通五條河渠,興修水利,導引太湖水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調回京師,判國子監,很快又轉升為吏部員外郎、權知開封府。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頓官僚機構,剔除弊政,開封府“肅然稱治”,時稱“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
景祐三年,范仲淹因不滿宰相呂夷簡把持朝政,培植黨羽,任用親信,向仁宗皇帝進獻《百官圖》,對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銳批評,勸說皇帝制定制度、親自掌握官吏升遷之事。呂夷簡不甘示弱,反譏范仲淹迂腐,誣蔑范仲淹“越職言事、勾結朋黨、離間君臣”。范仲淹便連上四章 ,論斥呂夷簡狡詐,因言辭激烈,遂被罷黜,改知饒州。侍御史韓瀆曲意迎合,列寫范仲淹同黨的姓名,奏請仁宗在朝廷張榜公示。
范呂之爭,牽連甚廣。秘書丞余靖上書請求修改詔命 ;太子中允尹洙上疏自訟和范仲淹是師友關系,愿一起降官貶黜 ;館閣??睔W陽修責備高若訥身為諫官,對范仲淹被貶之事一言不發,蔡襄亦作《四賢一不肖》詩,攻擊高若訥,皆牽連遭貶。朝臣畏懼宰相勢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貶出京,竟無人敢送別,只有獨龍圖閣直學士李紘、集賢校理王質出郊餞行。
景祐四年,呂夷簡被免除宰相之職,士大夫們接連不斷地替范仲淹辯白,雙方互相辯駁,朋黨爭論四起。仁宗詔宰相張士遜問計,下詔禁止互結朋黨。
因范仲淹多次因諫被貶謫,梅堯臣作文《靈烏賦》力勸范仲淹少說話、少管閑事、自己逍遙就行。范仲淹回作《靈烏賦》,強調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盡顯為民請命的凜然大節。
而此時,范仲淹出現在韓琦府中的原因,自然是因為西夏李元昊自立的事情。之前,陸垚曾經有過許多次疑惑,為何范仲淹的名字,在朝中很少有人提起,那是因為,此人的名字,已經成了一種忌諱,趙禎已經下令不允互結朋黨,眾位臣子自然是不敢隨便說起范仲淹的事情。
不過,現下的時局倒是已經發生了變化,西夏的威脅越來越大,并且已經在今年春節的時候,向宋朝派出了使者,半強迫性的想要宋朝承認西夏的地位。
邊事也在這段時間內開始吃緊起來。趙禎縱觀全朝,竟然找不出一位臣子能夠妥善的處理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