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府之中。
晏殊看著王安石,自己想著確實是沒什么印象,不過晏殊通過自己的情報網得知,其實王安石也是曾經建議過趙禎進行變法的,只不過皇帝當時沒有當回事罷了。
對于王安石來說,為什么宰相晏殊會讓自己到汴梁城中來,而且將他請到相府相聚,他心中其實也是有些發懵的。不過對于這樣一個大政治家來說,王安石自然也是知道,這對于自己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能夠施展自己的抱負,所以,他一定要謹慎的面對這次晏殊的提問才好。
一開始,晏殊也只不過是問了一些尋常的問題,比如王安石的家庭情況,身世背景,還有之前的當官經歷等等。這當中,晏殊自然是提起了陸垚,這個在他面前極力夸獎王安石能力的家伙。
本來,晏殊是想從側面打聽打聽,這王安石和陸垚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陸垚又是從什么地方知道王安石的存在的。
然而,從王安石這里,晏殊并沒有得到想要的答案。他從王安石臉上,看到了滿臉震驚。王安石表示,若不是晏殊提起,他根本就不知道有陸垚這樣一個人存在。
晏殊心中犯起了嘀咕,按照王安石的年齡還有他的為人,認識就是認識,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在這方面他應該是不會說假話的。但是如果王安石真的不認識陸垚,那陸垚對他的舉薦從何而來呢?
既然王安石對陸垚完全不了解,這話題自然也就進行不下去了。不過王安石這邊,通過晏殊的敘述,他對陸垚倒是十分好奇。這位被叫做小陸大人的官員,是怎么知道自己的消息的?他又為什么要把自己舉薦給宰相呢?想到這里,王安石打算,去拜訪一下陸垚。他這次來到汴梁,其實是暫時將手里的工作交給了下面的人去負責,告假來的。所以,他不能在汴梁呆太久,明天早上就要啟程回去,不過,他打算今天下午或者晚上的時候,去拜訪一下這個將自己推薦給宰相的人。
二人對于陸垚的話題聊不下去了,于是晏殊也就和王安石展開了新的話題,那便是,對于現在宋朝的局勢,還有接下來如果自己是當權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治國方針。
這問題可是問到王安石的心眼里去了。雖說這個時候的王安石,對變法的一系列政策還只是在萌芽之中,初見雛形,但是這說起話來也是滔滔不絕的。
慶歷新政失敗后,宋朝嚴重的階級矛盾其實并沒有得到絲毫緩和,積貧積弱的局面仍在向前發展,朝廷內外危機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聲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漲起來。
嘉佑三年,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但沒被仁宗采納。
治平四年(1067年),久慕王安石之名的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統治危機,遂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寧元年(1068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指出“治國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現有法度”,并勉勵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制。
王安石認為:北宋國家貧苦的癥結,不在于開支過多,而在于生產過少;農民之所以貧苦和不能從事生產,一方面是由于官僚富豪兼并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農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財富國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勞動力去開發自然資源,是積極開源,而不是消極節流。
王安石隨后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闡釋宋初百余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指出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