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剛才方莊僅僅是用了一拳,就將那吳龍打翻在地,足以見得這寸拳的威力。
寸拳是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技擊方式,又稱為寸勁拳,它講究短距離迅速出拳打出自己的有力的一拳要爆發出自己的所有爆發力打倒敵人。即運用寸拳頂點發力術,在最短的距離內,爆發出最大的威力。
寸拳以本能反應為主導與潛能最大發揮為主體,至簡、至靈、至威、至猛。
用拳在瞬間入里透內地痛擊他們遠比擊倒他們更具威脅力。毫無疑問,在格斗中擊敗或擊倒對手的時間愈短,則自身的安全性就越高,這就意味著你的技術必須精簡、直接,亦即講求效率,而「寸勁拳」則又正好符合這一原則。
「寸勁拳」是截拳道中最為精細的拳法,它對技術和對拳理上的要求也相當高,如果我們不能明了其中的精細與竅要之處,而按一般的拳法要求去練習的話,則肯定無法打出高質量的勁力來。也就是說,我們如果像一般的教材那樣在「寸勁拳」的修習過程中,不懂拳理,不明道理,不明每一個精細動作的規范尺寸與角度要求,而盲目憑蠻力去練習的話,那么即使苦練一生也打不出好的「寸勁拳」來。
在「寸勁拳」的打擊過程中頭部保持中正最為重要,因為頭為一身之主,而且欲保持中正不偏,還需做到「虛領頂勁」。發力時的以聲助力雖然重要,但也不用在每一個動作到達定點時都大聲吼叫,因為如發聲過于頻繁,則會使熱氣大量外散,造成入不敷出的虧氣現象。再者,在用「寸勁拳」打擊時,還應將牙齒咬緊,這樣不但可以增大全身的力量,還可使打擊目標時的勁氣與氣力更加集中,以增強「穿透力」,也就是傳統武學中所說的「牙欲斷筋」。事實上,當面前站著你的仇人時,你一定會把牙咬得很緊,而咬緊牙關后自會覺得渾身是膽、渾身是力,并會有壓倒一切的氣概產生,如此還能先從精神上去打擊對手。
想打出高質量的「寸勁拳」,肩的作用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肩關節屬于「三節」中的根節,而且氣血、內勁能不能順利地通過肩而到于肘,再通過肘達于手,肩部的放松和緊縮將起著決定性作用。例如李小龍曾舉例說,人的內力的運用如水在一個水管中流過而節節推向攻擊點,但如果把水管的根部扎緊時,「流水」可能就無法暢通。對肩關節的鍛煉與要求一般是先求其放松,在氣血通達的前提下再逐步轉入沉肩的鍛煉,以使肩關節微微向下沉勁,從而促使人體的內勁和氣血下注于涌泉,上注于肘手,中蓄于腰脊。
以截拳道警戒式站好,前手向假想目標快速打出,同時后手猛地抽回,并貼向身體,書刊號轉髖部,后腳用力把整個身體向前推進,在將要擊中目標的剎那,握緊拳頭,腕部翹起;在擊中目標時,拳頭突然向內一扭。完成發力后,手臂應迅速回收。掌握了正確的發力動作后,便可進行發力練習了。寸拳的發力練習來源于中國武術的「撞板功」,方法如下:取彈性好的木板,在距墻一磚遠處固定,地上部分同身高,木板上端纏軟布,以防傷手。以木板為目標,用正確的發力技術進行發力練習。若能輕松地將板頭擊碰墻上時,便可在木板與墻之間加磚,切記須循序漸進。需要注意的是,寸拳的應用能否成功,不但取決于正確的發力,更重要的一點便時機。出拳可能過早或過晚均可能是錯過戰機,以致由優勢變為劣勢。最后請記住:近身與發力是統一的整體,一旦掌握并運用好這一點,定能成為「寸拳高手」。
方莊這一招看得陸垚也是熱血沸騰,要說起寸拳的代表人物,近現代能夠想到的,就是李小龍宗師了。
李小龍在教授木村武之、丹尼·伊諾山度等嫡傳名弟子練習寸勁拳時,曾經這樣說過:「任何一位武術愛好者與一位偉大的武術家之間并沒有不可跨越的鴻溝,他們的差
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