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人,而且他家人又在劉備手里,難免他不會被劉備說動。
因此先派了自己最信任的李響回去,一面可以協助守城,一面也可以看住魯肅。
陳珪接到兒子陳登的求救信后,便立刻寫信給劉備,約他一起出兵,去攻打潘鳳的盱臺。
然后帶著三萬兵馬,向盱臺而來。
這三萬兵馬,是劉備帶去奪取下邳之后還回來的豫州兵,和他新募的一些兵馬。
他知道憑自己這三萬兵,要想與潘鳳的鐵甲軍相敵不可能,只有和劉備合兵一起,才可能得勝。
劉備先是接到陳登的求救信,正在猶豫要不要出兵。
之前接到潘鳳的來信,說是讓他送還軍中士卒家屬,便不再來與他相爭徐州。
又有鄭威從旁相勸,劉備本來想要答應,但是陳應得知之后,急忙來勸阻,怕劉備與潘鳳和好,這對陳氏來說,是大大不利之舉。
陳應代表了陳氏,他極力勸阻,陳矯等其他吏掾也進行勸阻,劉備只好不同意潘鳳所請,沒有送還其軍中士卒家屬。
現在陳珪又來信要他出兵去攻盱臺,陳應與陳矯等人又來勸說,他無奈之下,只好留下張飛領五千兵守下邳,自己和關羽率領兩萬五千兵向盱臺而去。
他之前想要召募五萬兵馬,可瑯邪臧霸不聽其令,最后只能召募到三萬兵馬。
從豫州帶來的兵馬,除了自己的部曲之外,其他兵馬都遣還豫州交給陳珪了。
三日后,李響領兵回到盱臺。
劉備卻沒有帶兵來到城下,而是停在淮河北岸,等著陳珪。
他已經得知,潘鳳奪下廣陵,陳登自刎,潘鳳此時已經領兵而回。
自己只帶了兩萬多人前來,即使潘鳳沒有鐵甲兵,自己都不一定能敵。
本來的想法,是如果潘鳳仍在廣陵,自己就可以渡河而過,兵圍盱臺,逼潘鳳領兵回救。
解了廣陵之圍,等潘鳳回兵,自己也退兵走。
可是現在陳登已死,潘鳳回兵,卻讓劉備身處尷尬之地了。
如果現在渡河,自己未必是潘鳳之敵,如果就這樣退兵走,卻又顯得自己太怕潘鳳,失了威勢。
因此只有以等待陳珪為名宿營河北岸,給自己留了退路,又不至于顯得自己懼怕潘鳳。
又過兩日,陳珪領兵來到,與劉備合兵一處,共有五萬多兵馬,準備渡河圍攻盱臺。
而此時,潘鳳也已經領兵回到盱臺,這讓劉備非常后悔此次出兵。
劉備與陳珪兵馬渡河之后,在盱臺北面五里外分別安營,準備要與潘鳳來一場大戰。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