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新安縣城北城樓上,史朝義親自橫槊擊鼓,為叛軍將士助威漲勢。
“不要停下,沖,沖過去,與敵近戰!”叛軍大將鄭鐘身批甲銳,手中長劍,奮力前指,聲嘶力竭地喝令道。
轟隆的鼓角聲震天動地,無數叛軍士卒縱情呼號著向阻擊突圍的唐軍的軍陣發起沖鋒。
劈頭蓋臉的箭雨,陰損詭異的陷阱,寬深的壕溝……在這一刻似乎都已不成為阻礙。
新安縣城叛軍士卒腦中所想的事情只有一件,盡快突破敵軍的防御,與外面的援軍會合。
在如此信念的激勵下,所有人都不顧生死,不惜傷亡,無懼無畏地迎著漫天箭雨狂沖狂突。
一個人倒下,后面人立即跟上。
無法將扛持的大木橫架在壕溝上,就以自己垂死的身軀添堵溝渠。
如此瘋狂的景象,連作為對手的唐軍將士深感驚嘆。
然而,驚歸驚,嘆歸嘆,手下卻不允許容半點情。
“蹶張弩手,標尺六,十輪連射!”
“弓箭手,標尺四,連射連射連射!把箭囊射空!”
薛兼訓站立在一坐人造的土臺上,兩眼直盯盯地看著前方的叛軍,溫和的面龐此刻變得異常猙獰,口中不住地下達調整著命令。
“連弩手,開始截擊!”
一旁的旗號兵嫻熟地揮舞手中紅白兩色小旗,迅速將薛兼訓的命令傳達了下去。
見得薛兼訓的訊號,哥舒曜高聲呼喝命令,壕溝后負責阻擊敵軍突陣的長兵器士卒很快以半蹲姿勢將身體俯下。
在他們身后,三排三千名弩兵露出了血腥的獠牙。
“三段,并列射擊!”統兵的都尉等候得心焦不已,見終于輪到自己,表情興奮中帶著幾分嗜血的意味,厲聲狂吼道。
早已上箭開弦的連弩兵們,在一霎那間開始了憤怒地咆哮。
沉悶的弩弦震動聲后,一排密集的弩矢平射而出,帶著凄厲的嘯叫,向猛撲過來的叛軍疾迎上去。
連弩最早是由諸葛亮發明,每弩僅能扣六矢,后來經幾番改造,技術成熟后成為式制裝備的“元戎連弩”每弩可配十矢,平射射程可達一百三十步,五十步內可穿透兩層熟牛皮,勁力十分強悍。
而頗為喜歡鼓搗器械的安思霖,又在這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該進,讓元戎連弩的損耗度大大降低,生產工藝也獲得降低。
上千具連弩,一輪并列射擊就是萬箭齊發。
密集的箭云呼嘯著劃過天空,宛如一把平斬的利刃,生生將狂涌地人潮的砍去一截。
第一排士兵完成發射后,立即將身體蹲下,動作迅速地給弩具上箭,同時也給后排連弩兵讓出了空間。
稍稍等候了片刻后。第二輪的萬支弩矢咆哮而出。完成發射的士兵又如前排同伴一樣,蹲身給第三排士兵讓出空間。
待第三排連弩發射后,第一排士兵堪堪完成了上箭的工作,立即站起身。
三排士兵將發射、上箭的時間掐得極準,彼此間的配合天衣無縫。
遠程依靠蹶張弩、中程依靠一般弓箭,近程則是連弩,從城墻腳到壕溝這三百步的距離,無一處不被漫天的箭雨籠罩。
看著叛軍士兵如同韭菜一般,被割了一茬又一茬,但沖鋒的勢頭卻是絲毫不減。
那慘烈地景象令久經沙場的哥舒曜都深深地感到震撼:“強悍的連弩,瘋狂的叛軍!”
哥舒曜設身處地地想了想,若是換成自己麾下地兵馬面對連弩發起沖擊會是一個什么樣的景象。
片刻之后。得出的結果令哥舒曜自己也咋舌不已,除非連弩兵的箭矢用光,否則在這樣一個三段并列射擊陣面前,上去多少就會倒下多少。
新安縣城城樓上,史朝義也為遠方那連弩狂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