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著東方的方向,開著紅旗號太空車走了大約五六公里的樣子,便來到了黃鐵一號礦場。此刻,這里的大地與其余地方沒有任何不同,俱都被厚厚一層暗紅色的托林所覆蓋。沒有辦法,趙長星只能想辦法先將托林清除掉,才能開始進一步的開采。
仍舊采用電加熱清除的方式,不過半小時而已,趙長星便已經清理出了一片大約幾十平米的空地。
此刻裸露在地表的并不是呈現出黃色的黃鐵礦,而是與其余地方一般無二的黑灰色雜質。這些東西同樣需要清除掉。
清理了大約十幾厘米的厚厚一層,黃色的黃鐵礦終于露了出來。
趙長星回到紅旗號太空車上,先用打孔機在地上打孔,之后用破碎機——采用熱脹冷縮的工藝,而不是直接暴力破碎——忙碌了片刻,一塊塊最大有一米多直徑,最短只有人腦袋大小的鐵礦石便被開采了出來。
接下來便是對太大的鐵礦石的二次破碎。它們太大了,連一號基地的門都進不去。再說太大也不適合下一步的冶煉。
一直到車斗被裝滿,估計總質量約有十五噸左右的樣子,趙長星才結束了今天的開采工作,駕駛著太空車向一號基地行去。
這十五噸左右的鐵礦石,練成鋼鐵的話,估計能有個五噸左右。品質還算是不錯。
采取人力搬運的方法將其搬運到工業區里來,趙長星并沒有立刻開始進行冶煉。
制造高爐所需的鋼材很顯然需要特種鋼才行,這就需要在鐵水之中添加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譬如鈦,錳,鋁,鋅之類。這些東西也需要開采一些來才行。不過相比起鐵礦石,它們的用量就少了許多。
又忙碌了一天時間,才能所需微量元素全都收集完全。
小型多功能電爐在趙長星的操作之下,首先開始了對微量元素的提純與煉化。這過程無非是依靠一些不同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來達成將礦石之中的雜質去除的目的而已。原理沒有什么復雜的,工業區這里的設備也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這規模,如果讓地球時代的工程師們看到的話,恐怕會淚流不止。
第一次開爐,趙長星煉化了大約十公斤的一塊礦石,產出較高純度的鋅三公斤,還不如一塊磚頭大。
第二次開爐,產出了2.6公斤礦產,也就比拳頭大一點。
而這,就已經耗費了整整一天的時間,讓趙長星累的滿頭大汗。
足足忙碌了五天,趙長星才將煉鋼所需的各種輔助材料都準備好。終于可以開始煉鋼了,趙長星控制著自己的激動心情,將一堆粉碎之后,大約有一水桶大小的黃鐵礦放到了電爐之中,一番忙碌,產出了大約20公斤特種鋼鋼粉。
是的,產出的是鋼粉而不是鋼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趙長星此刻沒有絲毫的金屬加工和鑄造能力。他不可能做到依照自己的想法,令鋼材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變成各種各樣的零件。
唯一的辦法是通過3d打印來將其“打印”出來。而這,就只能先將鋼材變成鋼粉了。
將這第一次開采到的15噸鐵礦石完全煉化成符合需求的5噸鋼粉,耗費了趙長星大約兩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后面操作的熟了,速度大大加快的緣故。
之后是第二次開采,第三次開采,一直忙碌了差不多足足一年時間,才將建造第一座高爐所需的所有金屬材料準備好。
在這之后,趙長星便需要在化學與化工實驗室之中忙碌了。
建造高爐,只有金屬材料顯然是不行的,還需要其余的譬如線纜、隔熱、絕緣等材料。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橡膠。
塞德娜星上很顯然不可能有橡膠樹,不可能產出天然橡膠。但幸好,地球時代的人們已經研發出了完善的人工橡膠合成路徑,在實驗室之中,趙長星便可以通過各種化學反應來自己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