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面的準備又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在一號基地建成之后一年半的時候,趙長星終于將各種材料全都齊備,然后全都放入到了3d打印機之中,從數據庫之中調出高爐的圖紙,輸入進去,接著便開始了打印。
這過程就沒有什么好說的了,一體成型,全自動化。于是三天之后,趙長星便得到了第一個可以較大規模——估計最高日產量高達2噸,遠遠超出現有電爐產量——的高爐。
于是對于各種礦石的需求立刻開始攀升了起來。趙長星不得不疲于奔命,每過幾天便需要抽出專門的一天時間,前去黃鐵一號礦脈,或者錳礦一號、稀土一號等地方開采礦產,然后一股腦的拉回一號基地來。
3d打印的功能雖然強大,但效率還是太低了。趙長星必須要擁有自己的金屬加工能力,比如切削、鑄造、沖壓等,只有這樣才能大規模的產出各種型號、各種規格的零件。他現在所冶煉出來的各類金屬,便是在為第一臺車床的制造做準備。
火種號飛船之中是有工業級的芯片及數控模塊儲備的。這玩意兒體積小,重量輕,但技術含量很高,短期內一號基地根本不可能建造。所以很顯然的,當初的火種計劃執行人員必然要在火種號飛船之中大量儲備這些東西。
所以,這第一臺機床,將會是一臺十分具備科技含量的數控機床。它可以在小希的直接操縱之下,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精密零件。
機床的建造又用去了半年的時間。于是,此刻的趙長星便終于具備了金屬冶煉與加工能力,生產效率極大提升。
但這還不夠。一臺機床很顯然不能滿足所有需求,后面還得制造一些其余的金屬加工機械。
在趙長星日復一日的忙碌之中,四年多時間轉眼即過。不知不覺間,第二代的30個孩子們也到了上學的時候。趙長星抽出時間,專門回到火種號飛船之中,給他們上了第一堂課,將“地球”、“人類”這兩個名詞鐫刻在了他們的腦海之中。
伴隨著第二代孩子們的長大,第一代的孩子們的壓力極大減輕。但這不意味著他們的整體壓力會降低。此刻他們已經快要18歲了,快要成年了。而一旦成年,就要搬到一號基地來居住,正式開展工作了。
這一天很快就真正的到來。課堂之中,面對著十名臉上還是略有些稚嫩,但已經英氣勃發的少年男女們,趙長星心中滿是感慨。
當初,他們一個個才那么大點,整天吃了睡睡了吃,不然就是哇哇大哭,結果現在,都已經長到這么大了。
趙長星直到此刻都還清楚記得他們圍過來喊自己爸爸的畫面。
“你們都長大了……今天,是你們成年的日子。成年之后,你們就要真正擔負起自己的責任,為我們人類文明的延續而奮斗,而貢獻力量了。”
少年男女們的神色微微有些緊張。未來對于他們來說是充滿了茫然的。他們畢竟在火種號飛船之中度過了自己截止到現在的全部人生,從未真正接觸過外界。
但看到講臺之上那個沉穩堅毅的身影,心中就漸漸的安穩了下來。
“走吧,我帶你們到一號基地去看一下。”
帶領著少年們穿上了宇航服,乘坐著獵鷹一號飛船,再一次來到了一號基地這里。
一號基地對于趙長星來說已經再熟悉不過,但對于少年們來說就充滿了新奇感。
他們第一次看到了連綿無盡的大地,看到了高低起伏的山脈,看到了趴伏在大地之上,如同巨獸一般的一號基地。
他們看到了金黃的麥穗,看到了高大挺拔的玉米,看到了大豆,看到了水稻,看到了雞鴨鵝,看到了豬牛羊,看到了倉儲區之中眾多的食物儲備,第一次了解到了自己吃的那些食物究竟是如何產出的……
這給少年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趙長星最終將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