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也是真的脆弱,畢竟這種循環的內生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是真實的,莫說大規模的鹽鐵專營、合營,哪塊稍微動一點,都有可能破壞這微小的經濟循環系統,比如這陳家很有可能就只有幾個或者幾十個高手木匠,這點木匠們一旦跳槽,這個莊園可能就做不了復雜的木匠活了,這就必然會影響鐵匠,進而導致莊園內部的經濟循環不暢。
更嚴重點,當鹽鐵專營后由國家通過規模效益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如果其銷售的價格已經低過或是接近了這樣的小莊園的生產成本時,莊園經濟就會崩潰,如陳家這樣的豪強就無法繼續維持自己的地位,而對于那些受雇于陳家,生活在莊園里和莊園周邊的普通百姓來說,也未必就是好事。
所以這也逼著他們反對鹽田專營,以及上記的主要原因,鹽鐵專營實際上就是在摧毀莊園經濟,就連那些受莊園經濟所剝削的租客也一樣會發自內心的維護他們的主家,頗有一種經濟危機之下打工人與資本家同舟共濟的感覺。
反對上記工作同樣也是一樣的道理,劉協這一朝只會比劉秀時代反抗的更激烈,因為劉協是擺明了要收財產稅的,上計工作越是詳細,他們要繳納的稅賦也就越多,而繳稅實際上就是在增加莊園經濟的生產成本。
而增加生產成本,對于一個公司來說,損失的可能也不止是老板的荷包,更大的可能是整個公司的破產,而在東漢,莊園經濟的破產很可能帶來的結果就是其主的家破人亡。
這個道理那些豪強大族就算不懂,但也不妨礙他們本能的做出選擇。所以,即使面對是劉秀、以及自己這樣威望厚重的,名為中興實同開創的帝王,他們也同樣會勇敢的舉起反旗。
所以……莫非這所謂的改革根本就是無根之木,注定行不通的么?
上層建筑主動去適配下層經濟基礎不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么?
可是再一想,還是不對啊,如果說上層建筑必須適配底層的生產關系,那先進的生產關系必然取締落后的生產關系,這不也同樣是鐵律么?
然而結果呢?貌似莊園經濟這東西也就在東漢至魏晉時期流行過啊,劉協雖然不懂歷史,但是在他印象里的古代社會,可不是莊園模式的啊。
最起碼,他好歹也是看過水滸傳的,水滸傳里的鎮關西作為屠戶,也是因為要擺攤去市集賣肉,所以才被兇惡的軍官碰瓷活活打死的。
起碼那些古代的酒樓啊,客棧啊什么的,在莊園經濟的模式下是不可能繁榮起來的。
好像……水滸傳里的世界是另一種經濟模式?
水滸傳是宋朝的事兒,不對,那是明朝小說,說的是明朝的風土人情,那么為什么,至少在明朝的時候,莊園經濟就沒有了生存的土壤呢?
這個下層經濟基礎到底是什么情況啊,難道說,我馬大爺的理論是錯的?
不可能啊,質疑馬大爺的理論這整本書都是要404的啊,狗逼作者喝了幾斤假酒啊敢胡說這個誤人子弟。
于是當一下午溜達完了之后,劉協在回到原本屬于陳倘的房間里之后,卻是依然不肯見陳倘等陳氏族人,抱著疑惑的心情,只管他們要了些酒水小菜,而后將關羽都給趕出去,只留下李典和荀悅兩個人留在了自己屋里,在他們兩人面前各拜了一個杯子,而后親自為兩個人斟酒。
荀悅倒是還好,畢竟他屬于近臣,而且荀彧榮退之后他很自然的就成為了當朝潁川派的領袖,繼承了絕大部分荀彧的政治遺產,已是朝中曹操和劉備之后緊隨其后的天下重臣,就連楊彪和賈詡都要稍稍往后退一退,加上前幾天剛跟天子宿醉過一場,面對天子的親自斟酒,了解天子性格的他倒是也還算鎮定,只是恭敬地站起來低頭表示不敢。
李典可就真的是受寵若驚了,接過手中酒杯的時候手都是抖的,還沒等喝,天子的第一句話就把李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