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學家的盛事,為了滿足他們對光福進行更深入體驗和了解的需要,漁港村建立了太湖漁歌傳習基地和吳中區傳統文化海外傳播基地,還推出了別具一格得到旅游線路、太湖美食、采風攝影等多項文旅項目。
與在家忙活的老祝不同,同鄉老趙則一大早就帶領全家老小去湖邊看祭祀大典了,湖邊的太陽毒辣,老趙專門囑咐老伴占個陰涼處的座位,并給小孫子戴好遮陽帽:“幾輩人做漁民,曬得黑黢黢。我希望他以后考上大學出去工作,不要再做這辛苦活。”
和許多鄉親一樣,老趙從兩個月
前就暫停城里的打工、返回家鄉,他和兒子共同走上停了好幾個月的漁船,開始補網、維修機器、準備材料供給,父子倆希望在開捕的第一天,就能拉起一網沉甸甸的收獲。開捕儀式一小時不到,老趙看得很認真,當60位穿著傳統漁民服裝的彪形大漢手舉黃色月牙漁旗走上祭臺時,象征著平安和豐收的鼓聲響起,他把孫子高高舉在肩膀上,激動地讓孩子看清這一切。整個儀式分為請神、祭神、敬神、放生、悅神、送神六個環節,基本是依循了古老傳統,對于世代生活在太湖邊的漁民來說,求平安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
“琪姐,虧這個亓旭光想的出來,竟然把湖祭大典和太湖開捕節搞在一起!”
“這說明人家有商業頭腦。”許倩笑道。
整個祭祀活動舞臺以太湖七桅帆船為背景,漁民船老大就是整場活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