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郡,長城以北地界。
天地蒼茫,四野一片空礦,朝陽如血,霞光灑在燕趙平原之上,通紅一片。
轟隆隆~
隨著一陣雷聲響起,一團黑色云彩在天際處涌現,逐漸奔近過來時可辨認出那是上萬騎兵奔馳而來。
來騎越來越近,在那一片如云的旌旗之中,正中的纛旗也逐漸清晰可見,“鎮北將軍冉”五個大字在風中獵獵招展。
大旗之下,一個身高一米九多,身披鸚哥綠戰袍的小將,左手持兩刃矛,右手持鉤戟,胯下一匹極其雄駿的汗血寶馬,正是石趙鎮北將軍冉閔。
冉閔雖然在當年的烽火山之戰,折在司馬珂手里一次,但是在北地卻是威名赫赫,在對陣燕軍都是勝多負少,就連慕容恪都避讓幾分,故此雖然才二十三歲的年紀,便已被石虎拜為右第三品的鎮北將軍。而且整個石趙北面的防務,雖然名義上是石虎的兒子代王石鑒為主,實際上石鑒基本上全部仰仗冉閔,才使得燕人不敢輕易南下。
此時已是公元343年春,厲兵秣馬兩年多的慕容燕國,開始蓄謀已久的吞并宇文鮮卑部落之戰,為將來染指中原掃清障礙。慕容皝親率大軍,自龍城起兵,以慕容翰為前鋒,又分命慕容軍、慕容恪、慕容霸三道并進,攻伐宇文部落。
宇文鮮卑部落首領宇文逗逸歸,自知不能匹敵慕容燕國,于是遣使向石趙求救。石虎知道慕容燕國一旦消滅了北面的宇文鮮卑,便再無后患,定會全力入侵中原,故此立即令石趙代王石鑒救援宇文鮮卑。
石鑒與冉閔商議之后,決定由冉閔親率一萬精騎,馳援宇文部落。趙將白勝率一萬步卒隨后策應,王霸負責押運糧草輜重,以保證大軍供給。而石鑒則鎮守幽州之地,以防生亂。
此時的冉閔,經過幾年的戰爭洗禮,比以前愈發成熟了,嘴上留著小胡子,滿臉剛毅之色,雖然不及慕容恪和司馬珂一般俊美,卻也是英氣勃勃,氣度不凡。再加上全身都披著堅厚的明光鎧,頭戴精鋼打制的兜鍪,更顯鐵血硬漢的氣勢。
他此行的劍鋒所指,正是慕容燕國的重鎮陽樂城,過了陽樂城就是慕容燕國的都城龍城。冉閔此舉用的正是圍魏救趙的戰術,意欲威逼龍城,逼迫燕軍退兵回師救龍城,以解宇文鮮卑之困。
前頭遠遠的數騎疾馳而來,正是冉閔派出去的偵騎,穿越重重護衛,直奔冉閔身前,高聲稟道:“啟稟將軍,燕人聽聞我石趙大軍殺來,派慕容彪率一萬騎兵相迎,已在二十里之外。”
冉閔冷冷一笑:“慕容彪算什么東西,慕容恪來或許還有得一戰。”
冉閔手中的鉤戟一攔,身后隨即響起了悠揚的號角聲,隨著那號角聲眾趙軍騎兵緩緩的放慢了速度,最后終于緩緩的停了下來,又迅速的排列好陣列。
抬眼望過去,可見那上萬的騎兵,密密麻麻的如同一片烏云一般,一面面旌旗在風中飄舞,一桿桿長矛直刺蒼穹,那鋒利的刀刃,在陽光的照耀閃爍出一片幽寒的光芒,如同一片冰寒的湖泊。
當年在烽火之戰,冉閔敗于司馬珂之手后,便向石鑒建言將騎兵分成兩部分,前面的騎兵為矛騎,一手持四米多長的戰矛,一手持蒙著鐵皮的短盾,以作為先鋒,沖襲敵陣。后面則是羯人最擅長的弓騎,腰懸環首刀,手持騎弓,跟在矛騎之后施射。
冉閔一催胯下的戰馬,縱馬而出,直奔大軍之前,身后的親兵和掌旗兵簇擁著纛旗緊緊的跟隨在后面。
那匹神駿的汗血寶馬又名“朱龍”,在朝陽的照耀之下,如同火龍一般在奔騰跳躍,馬背上的冉閔更是威風凜凜的如同天神。
自從冉閔鎮守北地以來,幾乎鮮有敗績,就連鮮卑人的戰神慕容恪也要避讓幾分,已然成了北地趙軍心目中的戰神。
大軍之前,冉閔右手中的鉤戟高高的揚起,上萬的鐵騎頓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