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深自然而然地不知道外面的學生對此有多么的抓狂。
畢竟他只是為了之后但義教授過來,而提前做的準備罷了。
王培之前說要給他買的書籍,據說已經在路上了。
只是可惜因為是西方原版譜的原因,還沒有到貨,正在過海關檢查。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手邊并沒有一個譜子可以供他使用。
他總不能在上臺的時候,手里拽著一大堆打印紙上去彈奏吧?
雖然說,這些譜子,不管是他,還是但義教授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甚至可以說熟悉到了極點,基本上上面的每一個標志都能背的下來。
但是……
看著譜子彈,跟不看譜子彈,終歸是兩碼事。
自己在演奏的時候,可以不看譜子,給眾人表演作品。
可是等下的大師課,是真正的上課,在這種大師課的課堂上,最好還是帶一個譜子過來。
不管是給但義教授用,還是給自己用,都非常有用。
這也就是為什么,何深跟著學校圖書館那邊借了一份鋼琴譜過來,拿到自己琴房來練習的原因。
何深看著鋼琴譜,時不時產生一絲絲靈感,起身走到鋼琴邊上,將自己的手放在鋼琴之上,快速跑動,聽著自己演奏出來的音色,是否符合他的想法。
這些靈感,有的非常棒,讓音樂整體的層次感,出現了一層分層,讓聽眾可以更清晰的感受到演奏者內心的想法,以及對這首作品的詮釋。
而有的靈感,則沒有任何的屁用,反而會讓這首作品顯得無比的多余,看上去十分的無聊。
這些無聊的,多余的靈感自然而然地被何深給拋到了一邊,他專心致志地鉆研那些能夠讓自己作品提升層次感的靈感。
十萬次音階經驗,雖然沒有讓他的任何一首作品得到提升,但是很明顯,這個十萬次的經驗,讓他手指的靈活性,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
這個提高是隱形的,并不是能立刻就凸顯出來的。
簡單來說,就是可以讓何深的手變得無比的靈活,可以在鋼琴上做出各種各樣層次的演繹。
因此,他可以以非常快的速度實驗自己的想法,而不用去思考這個地方的演繹應該用什么模樣的指法。
用什么指法,可以讓這個音樂顯得更為突出。
這種念頭自從他得到這個十萬次的練習經驗后,就徹底消失不見。
在演奏每一種想法的時候,他總是可以第一時間想出來,在這個地方,什么樣子的指法最為的適用。
只不過,有一點點可惜的是,這個功能只能給他自己用,對于教學方面并不是有特別大的作用。
他的手指正在變得無比的靈活,可以自由地做出各種各樣的操作,可是他的學生,并沒有他這個樣子,無比靈活的手指。
他們的手指,僵硬,不靈活,粘連嚴重,從頭到尾都透漏著困難……
所以,為了這些學生可以演繹出他們最好的版本,何深依舊要繼續去思考。
思考在這個地方,如何讓那些手指并不靈活的學生,能夠很好的演繹出音樂本身的味道。
這個,是需要經驗,非常多的教學經驗。
很可惜,何深的教學經驗并不夠,思考學生方面的問題,總是會慢好幾拍。
畢竟,當你可以看一眼,就計算出一個高等數學題目的時候,看到你的學生連1+12都會做錯。
你這個時候,應該就會像何深一樣懷疑人生,思考如何用他們的思維,去教會他們如何知道1+12。
去思考為什么這些學生,在這么基礎的問題上,顯得那么的菜。
當然,那些學生也苦不堪言。
不,不能說苦不堪言。
準確的說,他們是痛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