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穩位置,他也沒必要非得去讓自己的皇位沾上太多的鮮血。
而世間又有幾個皇帝愿意拿自己的名聲去保全臣子性命的呢?
光這一點,就足夠讓陸元化感動了。
只可惜,蕭潛雖有明君的潛質,卻沒有明君的命運,天命不在他。
陸元化不忍再去聽顧家的人怒罵蕭潛,他作為知情人,也不好說穿真相,免得產生變數。
他飛身落在顧家大門前,清風吹拂著他的衣擺,讓他看起來頗具仙風道骨。
他沒有收斂自己一品強者的氣息,一時間,庭院之中枯木逢春,長出新芽,牡丹爭相開放,在這秋風蕭瑟的時候,顧府還能滿院花紅。
如此氣象,一看便知道是有貴客登門。
負責押送顧家上下南下的差役統領連忙問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此來顧府,所為何事?”
“山人陸元化,受人之托,收故友之孫為徒。”
一聽到陸元化的名字,在場眾人都齊刷刷地倒吸了一口冷氣。
陸元化那可是當世大儒,也不知道有多少門人弟子,這樣的人物,就算是皇帝見了,都得以禮相待,更別說他們這些卑賤之人了。
顧府上下又是一陣躁動,有人壯著膽子問道:“不知元化先生欲收何人為徒?”
顧府孫子輩的人都很期待,但是大家心里都清楚,這個徒弟的名額,肯定是嫡長孫的。
果然,陸元化道:“顧庭軒。”
眾人都看向了一個俊朗少年,眼里多有羨慕之意。
皇帝已經下旨將顧家所有人流放越州,越州是貧苦之地,他們這些人到那邊,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那邊的環境。
至于抗命不遵,新皇對他們也未必會友善,畢竟顧思明是保皇黨的旗幟,任何人都可能生還,唯獨顧家很難。
如果能跟陸元化走,便可以不被流放到越州,也不用擔心蕭昭清算。
一品強者,不說可以不把皇權放在眼里,保一兩個無關緊要的人總歸是沒問題的。
顯然,那俊俏的少年便是顧庭軒了。
但在眾人的羨慕眼神之下,那少年郎并沒有馬上答應陸元化拜他為師,而是干脆地拒絕了。
“多謝先生在此危難時刻施以援手,但庭軒年輕,不怕南下,但家父已近知命,這些年來憂思過度,傷了身子,恐怕難以經得起路途奔波,還請先生收家父為弟子。”
這一番話,又讓眾人動容,誰能不知道,跟著陸元化走,未來就是光明的,而南下越州,即便梁王不清算,迎接他們的,也只有更多的苦日子。
愿意將這樣的機會讓給父親,這孩子孝順吶!
一旁鬢角有些發白的中年人也感動得熱淚盈眶,他便是顧思明的長子,顧庭軒的生父,顧友直。
“傻孩兒,為父一把老骨頭,已經過了治學的年齡了,還是你去吧,不要錯過這樣的機會,跟元化先生好好治經。”
這父慈子孝的場面,也讓陸元化動容,患難見真情,越是在這種落魄的時候,越能看到人性最真實的一面。
不愧是顧思明的子孫,他們都是好樣的。
若不是形勢所迫,他也想將顧家滿門都保下來,但蕭潛當時都只拜托他保一個人,那也是有理由的。
保一個,蕭昭得給陸元化面子,保一群,這就是陸元化不給蕭昭面子了。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
說話做事,最重要的就是分寸。
他不可能保顧家的二代,因為這些人都是當官的,職位大小不一,只有三代,還未入官場,無足輕重,他保下其中一個,自然是穩穩當當。
如今見顧庭軒如此孝順,他也喜歡得很,自然不想讓他背負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