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周王朝是以下犯上進行篡國的關系,還是趁著殷商主力在外獲取勝利果實,后面更是搞騷操作逼反了武庚,很難去否認得國不正的事實,肯定就需要想方設法來穩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不免總愛搞一些神神道道的玩意。
很早之前,姬周以及各分封國,“巫”的權力大到不像話,某種程度上就是姬姓跟宗教聯合起來謀奪殷商基業的一種證明。
在那個時期,“巫”不止是掌握著祭祀權,還能一言而否決大軍的出征。
春秋早期的祭祀權其實就代表著收稅權,也就是有資格制定每年各個群體的稅收額度;有資格否定大軍出征則是因為“卜卦”,當時以及現在,大軍出征前都會卜上一卦,卦象的解讀權力就在“巫”的一張嘴巴上;更早之前審判某人也會卜卦,該死的話,得到一個大吉的卦象也能變成無罪。
老子講那么多就一個意思,肯定了智瑤全面忽視宗教,認為不能缺少了品德的教育,制定的處罰更應該趨于勸人向善。
忽略掉宗教對律法的影響,不該是一種基本操作嗎?反正智瑤“前一輩子”就是生長在這種環境之下,一點都不認為有什么需要得到贊賞的地方。
智瑤沒有感到詫異,還是因為他知道宗教的影響力在減弱,遠沒有以往那么豪橫了。
“無有斬去肢體,勞動使其改造,有何不可?”智瑤詫異的是這個。
老子說道:“世子定此,非為黎庶罷?”
去掉了殘害人肢體的刑法,暫時看不出好壞,失去震懾力度則是明擺的事情。
所以,制定那些律法的人,他們未必對傷害人的肢體有特別興趣,只是想要有更大的震懾力度。
什么律法殘不殘忍,需要以當時的社會定論,不能適應到所有的時代。
比如說廢除死刑,人比惡魔還惡魔,不該死嗎?想著白養,一直到壽終正寢,乃至于還能減刑得到自由,受害者絕對要死不瞑目了啊!!
智瑤沒有回答老子的問題。
老子那么問,肯定是看到了智瑤的志向,今天民典用在黎庶身上,未來的某一天將套用在所有人身上。
智瑤從老子的一些話品味出了儒家的味道。
用德行去教化,又或者說是感化?小錯當然沒有問題,大錯還那么搞,先問一問受害者愿不愿意了。
智瑤說道:“有錯必罰,世間之大善也。”
沒有人能在一生之中都不犯錯,什么樣的錯得到相應的懲罰,不存在任何的不應該,智瑤堅持這一點。
老子看出了智瑤的堅決,說道:“望智氏子嗣秉承此志。”
呃?
智瑤有點不好接這一句話了。
常說人老成精,難道老子已經看出智瑤想干些什么了嗎?
老子說道:“僅‘邯鄲’一地,便是成道之基。世子如此氣魄,志必壯也。”
有鑒于老子的身份,講一些話總會讓智瑤產生聯想。
聽一聽,成道之基,換句話來講就是可為道統,哪天是不是會來個舉霞飛升?
智瑤苦笑搖頭,說道:“只求無有族滅之危。”
特么的。
在晉國當貴族很危險,作為卿位家族更是有點朝不保夕啊!
只有想方設法,乃至于不折手段變強,智瑤才能夠擁有更充足的安全感。
他也就不知道“智瑤”的腦袋變成了趙毋恤的飲酒器,要不然應該明白有時候只是強大遠遠不足夠,更要有識人之明。
因為老子參與進來的關系,關于民典的進度非但沒有加速,反而是速度遭到了減慢。
一個冬天過去,新的春暖花開時節到來,時間走到了前489年。
智瑤再一次視察“邯鄲”周邊的建設,暫時放下了民典的著作進度,遵從召喚趕往“新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