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根結底就是智氏太強大,并且一直在變強,各方勢力的忌憚感一天比一天劇增,可不得玩點花樣試探一下嗎?
智瑤思來想去,懷疑這個那個,最大的嫌疑對象落到魯國頭上,魏氏肯定也有關系。
魯國可能不是粗心大意給放了禮器,想用這種方式來試探智氏的野心。
怎么個試探法呢?看就看智氏發現賠禮中的禮器,到底會不會暗藏起來。暗藏肯定是有僭越的心思,魯國手中就有智氏的把柄了。
“魯國的心夠大???不過,還挺符合魯人做事手法的?!敝乾幮闹谐爸S。
其實,三桓就用這一套辦法坑過陽虎,用了辦法讓陽虎獲得禮器,再將陽虎私藏禮器的事情捅了出去,一下子就讓陽虎身敗名裂的同時落得一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禮器有分級別,各家族用來祭祀的禮器,用于國家祭祀的禮器,后者肯定不是諸侯以下級別的人能夠持有。
現在私藏諸侯級別的禮器,等于是擁有取而代之的野心。這種行為等同于在其它朝代偷偷制作了龍袍,哪一天就要干謀朝篡位的事了。
那么又關魏氏什么事?之前說了,魏氏和狐氏都有義務幫智氏查看魯國都送了什么賠禮,避免禮物中出現違制的玩意。
狐氏異族化那么久,他們需要挺長一段時間的“補課”才能將基礎常識補回去,狐解不可能親自去查看禮物,狐氏的家臣沒有那份底蘊,看到禮器估計也是辨認不出來。
魏氏不一樣,他們家臣的底蘊絕對遠超狐氏,禮器這種玩意一看就能辨認出是什么級別。
所以,賠禮雖然是狐氏負責押送,魏氏卻是需要事先幫忙查驗,諸侯進行祭祀的禮器卻是沒有被認出來,疏忽太大了??!
智瑤在發現禮器之后立刻去找到魏駒,埋怨道:“駒欲害我?”
可能是有點突然,又或者是演的?魏駒先是一愣,隨后露出滿臉的詫異,反問道:“瑤何有此言?”
智瑤也就將在魯國賠禮中發現禮器的事情說出來,再三確認魏氏果真沒有發現?
魏駒立刻喊來了負責查驗的家臣。
這個家臣咬死自己在查驗時根本沒有發現什么禮器,并且還將查驗時看到物品一種又一種地說出來,有疏漏那么幾種,大體上都是對上了。
該家臣一副智瑤再懷疑,愿意用自殺來自證清白的態度。
別說,智瑤不信的話,魏氏家臣真只有自殺了。
“瑤,此事光憑言語難以道明。”魏駒說道。
是啊,事情已經發生了,誰都有嫌疑,真不是語言能夠解釋清楚。
智瑤同意魏駒的說法,復道:“我已遣人送往‘洛邑’。”
魏駒訝異了一下下,不得不承認智氏這樣處理禮器才是最佳的方式,隨后說道:“若魯并無遣使而來,可伐也!”
魯國可以一時間粗心大意,用于祭祀的禮器那么重要,長時間沒有發現少了幾件,怎么看都顯得極度的不合情也不合理。
情況是什么?無論在哪個國家,用于祭祀禮器都會有專門的人看管和保養,魯國這種比任何諸侯更重視禮儀的國家又怎么可能連丟了禮器都不知道呢。
后面,兩人不再談禮器的事情,轉為聊起了鄭國、宋國和秦國。
目下魏氏需要注意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秦國,另一個是鄭國。
秦國不需要魏氏去專門注意,韓氏才是最緊張的那個,并且跟狐氏也有關系。
魏氏對外最需要關注的國家是鄭國,一旦鄭國有變將直接威脅到魏氏對原屬于范氏各城邑的消化,現下也是魏氏消化那些地盤非常關鍵的時刻。
“鄭或盟于宋,復而盟于吳。”魏駒說道。
只能說“艾陵之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