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426章:原國的處境其實很危險
講實話就是勾踐真的想跟智瑤合作殲滅陷在戰場的楚軍,只是當前楚軍的數量著實不多。
三四萬兵力而已,全滅也不可能對楚國造成傷筋動骨的局面。
另外一點,勾踐不得不怕楚國上下進入暴怒狀態,越國可不是原國,超大可能性扛不住一個暴怒的楚國。
如果楚國的主力在這,勾踐能夠跟智瑤合作,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跟智瑤里應外合殲滅楚軍再抓住或殺死楚君章。
現在嘛?
文種說道:“寡君與楚君乃是盟友,豈可行此事?”
不是詆毀,完全就是一種事實。
從春秋到戰國,南方的國家似乎都不怎么在乎盟友,遠比中原列國更早進入誰的拳頭大又硬就能為所欲為的時代。
那一句“盟友就是拿來欺負與兼并”的話,幾乎是南方所有諸侯奉行的三觀,他們但凡有機會能夠辦到,絕不會有任何的心慈手軟。
當然了,中原的諸侯在三觀上面其實也沒有好到哪去,只是受到世俗的約束會更大一些,比較難以為所欲為。
智瑤奇道:“如此,越卿此來為何?”
文種說道:“為魯國而來。”
魯國?他們的都城已經陷落,各地雖然還有在反抗,可是面對原軍的征討無力招架。
當前,魯國除了三恒一些城邑仍舊在抵抗之外,其余已經竭盡陷落,不出意外頂多再堅持一年,不會堅持更久了。
這種現狀下,原國有可能放棄兼并魯國嗎?
智瑤說道:“此間戰事未了,不談它事。”
文種卻說:“魯為周叔旦采邑,魯文公國祚,并之不詳也。”
叔旦就是周公旦,也被稱為周公,就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的主角。
周禮便是由周公旦制定,同時還在《尚書》之《大誥》、《康誥》、《多士》、《無逸》、《立政》諸篇留有文章。
周王室就是用周禮來治國,可以想象周公旦的影響力有多大,并且還能留有傳世文章,世人怎么都會有一些敬畏心的。
別說魯國在周公旦一支接手之后,其實對山東這一塊化夷為夏有比較大的貢獻了。
可是呢?智瑤連“九合諸侯,挽救文明”的齊國都吞并了,怎么可能放過歷史貢獻更小的魯國。
程朔就代為提問,道:“越國何能,阻我并魯?”
是啊,越國有什么德行……,不對,越國祭祀大禹那么久,是有一些道德的。
然而,到了勾踐這一代,他們有什么顏面阻止原國吞并魯國啊?
文種說道:“原國已為眾矢之的,何故一錯再錯?立威、立德乃有國格,和好諸侯可使國祚綿長也。”
蛤!?
排除掉越國和楚國,其余諸侯派人來說那些話,還有點說服力。楚國或是越國講這話,著實是太搞笑了。
文種知道什么情況,補充道:“原國乃是中原之國。”
這是在搞地域歧視啊!
其實吧,純粹就是越國這邊見智瑤先說要立國為唐,后來正式將國號定為原,知道中原人還是追求名正言順,認為可以用這一點來制約原國。
這不,帳內的好多人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足見是有起到一些效果的。
智瑤已經見識到了“傳統”的力量,老實說覺得“傳統”是一種累贅或遺毒,奈何普世價值觀就是那樣,只能選擇妥協。
現在越國竟然拿“傳統”在對付原國,看樣子還有點效果,著實讓智瑤察覺到必須做出一些改變的事實。
戰事仍在繼續。
原軍嘗試了幾次,發現聯軍僅存的營盤重新穩定下來,乃至于再剔除一些雜魚之后變得向心力更強。
幾次攻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