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我原是看過的,無論是書上這一本,還是書外那一本。
張執象與嘉靖一見如故,嘉靖又給他看了西游記,交心言志,張執象自然也不藏著捏著,他先是從大鬧天宮往后說,將西游記的故事花了一夜時間講完。
而后接下來幾天。
嘉靖都沒有上朝,兩人幾乎徹夜交談,張執象從嘉靖六年開始,將此后的歷史,但凡是他記得的,都一一講給嘉靖聽。
整整十天時間。
嘉靖終于聽到了張執象所念的那一首詩,明白為什么會“今日歡呼孫大圣”,聽到張執象念:“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嘉靖一下子覺得,時空是如此的近。
自秦始皇一統天下,改為官僚帝制以后,中華兩千多年,是如此的相似。
本以為蒙古鐵蹄下的神州腥膻,已經是沉淪的極限,卻不知道還有那兩百年的奴隸殖民,以至于幾乎亡國滅種。
亂世出英雄。
嘉靖在最危難的時刻看到了一位前所未有的圣王,一位甚至超越了太祖洪武的圣王,太祖爺想做的事情,那位圣王都做到了,而且做得更好。
只是,同樣可惜……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嘉靖感慨萬千的念著這句,只覺得,彼時彼刻,恰如此時此刻。
心中無限感慨,他握著欄桿的手,已經用力到發白。
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此刻只覺得肩上的擔子,重若泰山。
越是明白歷史。
越是知曉未來的事情,嘉靖越是認為,他不能輸,他已經是大明最后的機會了,而大明若亡,后世很可能不知道“昭昭日月,故國有明”!
歷史早已面目全非。
丟了歷史,丟了文化,丟了根,文明又如何走得遠呢?
聽完了所有故事,嘉靖轉身,抓著張執象的肩膀,問道:“朕的永陵里面,《永樂大典》一定能夠挖出來的,對吧?”
“就算積了水也沒關系。”
“陵墓陪葬的書籍都會做防水保護的,只要能夠挖出永樂大典,一切都能夠真相大白,中華文明的輝煌絕不會斷絕!”
他這么說著,卻發自內心的感到害怕。
他的陵墓,最后是由別人來布置的,誰知道那些人有沒有盡心呢?
嘉靖腦海翻騰著各種想法,他有些惶恐,惶恐在他輸了以后,中華文明竟然會有斷絕的可能,那他真的無顏見列祖列宗了。
“嗯,會挖出來的。”
張執象沒有告訴嘉靖,《永樂大典》在永陵中只是五大說法之一,嘉靖、萬歷、李自成進京,皇宮都經歷過好幾次大火,是有可能焚毀的。
而且,根據鄭和海圖的情況來看。
《永樂大典》的正本被那些人盜走也不是不可能,最后大明亡國,那些人流亡海外,失去了國家的支持,遲早是要敗亡的。
他們敗亡以后,最終《永樂大典》會落入誰的手上?
那是一套書嗎?不,那是一套文明。
張執象不太愿意去回憶那段歷史,他也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是不是原來的那個世界,所以,他寬慰著自己,也寬慰著嘉靖。
但嘉靖卻搖了搖頭。
他說道:“我絲毫不懷疑那些人會把文明敗壞成那個樣子,僅看永樂年間到現在的區別就可以了,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不在乎的。”
“他們為了控制航道,消滅朝廷對南海的控制。”
“仁宗、宣宗時期在交趾做的事情就可以說明一切,交趾滅了,舊港宣慰司沒了,朝廷徹底失去了下西洋的能力。”
“從此大明再也無力掌控海外。”
“土木堡之后,也先死了,對蒙古的分裂政策失效,蒙古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