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戶是因為多了兩綱鹽引勞累過度,日子過不下去嗎?
當然不是。
問題根源在于灶戶煮了鹽,官府卻沒有把應付的錢足額給出去,朝廷規定,灶戶上交一引(300斤)鹽,官府要給予灶戶一石糧食。
本來就微不足道的報酬,還時常克扣,基本只夠灶戶們勉強生存。
然后,新添的兩綱鹽引。
鹽場不給灶戶們準備柴火,讓他們自己買柴火煮鹽,完不成份額的,就強行征稅,逼得灶戶們家破人亡……
灶戶們哪里能分辨誰是兇手,只知道是“登聞”兩綱鹽害的他們。
實際上,產量根本不是問題。
兩淮也不缺這兩綱鹽,明代《食貨志》里有記載,淮南煮鹽,淮北曬鹽,明朝已經開始大規模曬制海鹽了,哪里會缺鹽。
這本就是鹽官們在故意針對。
哪怕王家從頭到尾都沒有從灶戶手里收鹽,只是自己置辦鹽田曬制,但根本就沒用,王家不要,他們照樣收,照樣凌虐灶戶,為的就是“民怨沸騰”。
十年“耕耘”,今朝收獲。
如今只是數萬灶戶圍駕請愿,必要時刻,甚至可以“拉桿造反”。
官逼民反嘛,都是皇帝的錯!
如果換成崇禎皇帝,怕是會覺得很委屈,明明朕就沒有加多少稅,為什么會怨聲載道四處造反呢?然后,就下罪己詔了……
然而,嘉靖看到圍駕請愿,只是冷笑。
后世多說嘉靖生性涼薄、御下苛嚴,一舉例,就是大禮議打了群臣廷仗,在嘉靖二十七年殺了首輔夏言,讓夏言成為明朝第一個被直接拉到午門斬首的首輔。
這是涼薄?
或許是吧,畢竟明太祖還殘暴不仁呢。
反正如果有人勸你對敵人溫柔,這種人你一定要離得遠遠的,小心他被雷劈的時候濺你一身血。
嘉靖是看得太明白了。
所以,對于群臣的勸諫、“悔恨”、“自省”只是冷眼旁觀,半點反應都不給,圣駕被幾萬人圍住也半點不擔心。
龍舟上,聽文官們說的夠了,嘉靖便淡淡的喊道:“郭勛。”
“末將在!”
一直跟隨在嘉靖左右的郭勛大聲應答,他也一臉冷笑的看著那些文官,倒是要看看,這群人膽子是不是還可以更大點,直接煽動灶戶造反!
“帶人,淮安的鹽官全抓了。”
“讓灶戶們現場舉證,該死的,當場凌遲。”
郭勛猛的抱拳,鎧甲撞得乓乓響,猙獰道:“遵旨!”
現場的文官們頓時傻眼了,反應過來的,立刻哭喊著進諫,但黃錦已經將門關上,表示皇帝不聽了……
“夏閣老,勸勸陛下吧!”
“嚴大人,不能讓陛下亂來啊,這,這不是酷吏手段么?”
眾官員紛紛進言,有些激動的文官則在不停的哭喊磕頭,但,嘉靖理都不理,夏言和嚴嵩都不動如山,亦是沒有半點反應。
好一會。
嚴嵩才對夏言說道:“聽說國師在舟山贏了武林大會,快要來見陛下了。”
夏言回道:“說是武林大會,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青龍去過,不過是一群年輕人的自娛自樂罷了。”
“或許吧。”
嚴嵩笑了笑,說道:“夏閣老有沒有發現,自從國師奪冠以來,陛下的手段愈發凌厲了。”
夏言評價道:“過猶不及。”
嚴嵩知道夏言的意思,嘉靖能夠平衡朝堂,是因為自有一批士大夫在支持嘉靖,倘若嘉靖要效仿洪武舊事,那些效忠嘉靖的士大夫也會站在嘉靖的對立面。
那個時候,嘉靖要面對的,是整個士紳階層。
嘉靖的手段越狠,丟失的“民心”也就越多,夏言并不在乎那些鹽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