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腐朽?
哪怕這里沒有什么文士,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依舊愣住了,如果沒有科舉,會是怎樣?舉孝廉?九品中正制?世卿世祿制?
科舉的出現(xiàn),應該是社會制度的極大進步才對。
哪怕士紳階層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毒瘤,科舉的選拔機制也在經(jīng)濟等條件下發(fā)生了異化, 但它的確是先進的人才選拔機制才對。
為什么說科舉腐朽?
大伙不解,張執(zhí)象和王絳闕卻是若有所思,在以前,張執(zhí)象注意士紳的時候就明白了,整個士紳階層的根基不是別的,就是科舉。
所以他與嘉靖才會改革教育, 想要建立另一套人才選舉體系。
但。
這是以果倒因,鉅子肯定不是說的這一層, 科舉腐朽,腐朽在哪里?不是單單是它產(chǎn)生了士紳階級的結果,更是它本身?
“讀書,科舉,讀書,科舉……”
張執(zhí)象反復呢喃著,忽然靈光一閃,他猛的抬起頭,看向鉅子,對此,鉅子撫須而笑,稱贊道:“不愧是王陽明和姚廣孝的弟子,看來你已經(jīng)明白了。”
“科舉的最大腐朽在于,它選拔的人才,寸功未立,便可享受社會最大的資源!”
“不僅如此。”
“它還將學習范圍牢牢釘死,釘在了四書五經(jīng)那狹隘的黑盒子當中, 讓人如同關進匣子里的蒼蠅,嗡嗡亂轉(zhuǎn), 卻看不到半點光明。”
“尤其是成化年間,科舉達到巔峰!”
“八股取士,它是規(guī)范了科考規(guī)則,讓平民百姓的學子更容易備考了,讓考試更加公平了,可然后呢?”
“什么書都不看,甚至連四書五經(jīng)都不去讀通,直接背習題的又有多少?直接揣摩歷屆考題的又有多少?”
“這樣讀出來的士子,能是人才嗎?”
“當然是!他們是八股取士里的佼佼者,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殺出來的,然后,他們便成了秀才、舉人、進士,官吏、地主。”
“僅僅因為讀書,他們就擁有了一切。”
“多好啊,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且不論這些科舉出來的士子有沒有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實際上, 他們已經(jīng)無需去做了,因為在經(jīng)歷科舉之后,他們已經(jīng)拿到了可以拿到的一切。”
“接下來,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當官便是不能按部就班,需要能力,那也是與同窗去比!他們根本不需要有多厲害,只需要比同僚更厲害些,就能升官,就能拿到更多的權力和利益。”
“在此之外的人,哪怕你能力再強,也沒有用。”
“你不是科舉出來的,你根本沒有參與那個游戲的資格。”
“科舉在對權利的壟斷排外之余,更是否定了一切其他才能的價值!”
“農(nóng)民會種地,算不算才能?”
“匠人能夠做出巧奪天工的工藝品,算不算才能?”
“工人能夠制造出最先進的火銃、火炮,算不算才能?”
“戰(zhàn)士能夠在戰(zhàn)場上勇猛殺敵,算不算才能?”
“倘若一個人的價值必須要通過讀書才能體現(xiàn),那還要世間百業(yè)做什么?沒有才能的人通過努力做到了更多的價值,那又算不算功績?”
“一個社會的評判機制,居然不是因為每個人對社會國家做出了多少貢獻、立下了多少功績來分配相應的資源,而是因為他有讀書的才能,所以能夠占據(jù)絕大多數(shù)資源。”
“這是什么?”
“這不是腐朽嗎?簡直臭不可聞!!”
鉅子說話間須發(fā)皆張,宛如利劍,話語擲地有聲,手中竹杖跺著地面卻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