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督不理解,這很正常,有幾個入侵者會去思考自己的暴行,會在意敵人的仇恨?
然而,正是因為仇恨,才有了這場勝利。
這是一場不對等的戰爭,哪怕大防風可以鑿穿敵陣,但也需要軍隊跟上才行,而那些戰士們卻需要拿著木質的盾牌,頂著槍林彈雨發動沖鋒。
這一戰固然攻克了威明頓城,但他們自己也至少死了六千人。
貿易交流被阻斷百年。
而且遭受了上百年的侵略、洗劫,商洲生產力被極大破壞,除瑪雅、阿茲特克、印加三國還保留了國家建制以外,其他的地區都分化為了部落。
文明水平極大倒退。
他們這些部落,甚至缺乏足夠的鐵器。
鋼鐵冶煉技術在戰國時期成型,漢唐時期都有派遣使團給“朝中之寺”散布文明,所以商洲是具備鋼鐵冶煉技術的。
但百年來的摧殘,卻又讓許多部落失去了煉鐵的能力。
如五大湖周邊的部落,就僅僅只能對銅礦石進行冶煉鍛造了。
如果按照原本的歷史發展,這種情況將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后世有出土殷地安人的“土鎧甲”,他們已經失去了金屬,但卻用著滿清的銅錢,制作了鎖子甲。
從制式上來看,他們還有制甲技術的保留,但已經沒有材料了。
后世資料說殷地安人后來學會了鐵礦石的冶煉鍛造,這其實不對,反而是他們一直都會,但卻在不斷的戰爭中失去了大部分能力。
所以。
哪怕是如今的伊達王國,也只能給一部分人配裝鐵質的刀槍,還有相當一部分,要么使用青銅器。
至于黑曜石……那都是污蔑了。
起碼后世的博物館里,缺乏足夠的文明證明。
例如他們說美洲虎戰士用的是黑曜石鋸劍,結果又說最后的一件真品在十九世紀末的火災中被摧毀了。
這種真品被毀,只剩下仿制品的事情,不要太多。
根本原因就是,這些事是虛構的,自然就挖不出相應的文物來。
而可以挖出來的東西,只要銷毀了,自然就不存在了。
殷地安人的文明被抹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當中,作用已經顯現了出來,鐵器都不齊全的部落聯軍,只能憑借著仇恨和意志,向拿著火槍和火炮的侵略者發動亡命的沖鋒。
悲壯而沉默。
大防風不愿意與這位西巴尼亞的總督再說什么,直接一槍刺穿了他的胸口,將這位總督高高的挑起,大聲呼喊道:“萬勝!
”
“萬勝!
!”
殷地安人的語言類似于古早漢語,后世在西羅人的篡改之后,將因紐特人的字母改成了與日語相同的元音、輔音的邏輯。
這其實也是一種證據了。
西羅人能夠改字母,但改不了語言習慣,在尚未讓因紐特人拋棄母語轉為英語前,這個漏洞是一直都存在的。
如果聽過因紐特語和上古漢語,你會發現十分相似。
大抵可以看做更偏的潮汕話。
但文字是相同,這也是當初大防風依瓊他們被擄掠到大明,能夠快速學會漢化的原因,他們學的是“普通話”,而不是另一種語言。
攻破威明頓城的大勝,讓部落聯軍激動,但更讓人激動的是,他們終于與大明重新取得了聯系。
而且依瓊告訴他們,大明即將重新奪回海權。
在未來,他們會有源源不斷的援助,會幫他們重建文明,統合商洲,回到殷商、扶桑的時代。
而依瓊又拿出了嘉靖給她的圣旨。
這讓其他各部落對伊達王國心悅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