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能做好么?”
在張居正告辭以后,嘉靖向張執象問道。
張執象看著張居正的背影,說道:“治大國若烹小鮮,我們這個時代,不會有人再比他更有這個天賦了。”
“陛下與我親自去做,也不會更好的。”
“方向已經確定,藍圖已經規劃,不用考慮外敵,我相信張居正能夠完美的執行這一切。”
嘉靖點頭,然后有些悵然若失。
并非是貪戀權力,而是一直以來,坐在這個位置上,為天下人負責,有天可以卸下擔子,明明是心心念念的事情,卻總還是有些空落的。
“其實朕更喜歡海瑞和胡宗憲。”
嘉靖感慨了一句,但也是發自內心,自海瑞擔任右都御史以后,整個京師的氛圍都變了,就仿佛有一柄神劍懸在朝廷的頭上,以至于整個大明的政務系統,都繃緊了神經。
今時雖然不同往日。
但朝廷畢竟沒有進行顛覆性革命,本著盡量利用,能改造就改造的方針,其實是留有一大批帶著劣跡的官員的。
他們一時會怕,但總有管不住這手的時候。
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其實就已經又生出些苗頭來了,但當海瑞擔任右都御史以后,這些苗頭就被砍得一干二凈。
重要的不光是能力,而是那決心和意志。
不論多難,不論多么復雜的利益關系,海瑞看到了,便要去管,不論有何不公,他只要看到了,就必然死磕到底。
如今。
御史臺還放著一口棺材,自上任開始,那口棺材就不會空著出去……
有嘉靖親自照著。
那些人動不了陰損手段,故而只能從海瑞身上找錯,哪怕是一丁點錯誤……可是很遺憾,這個人,無懈可擊。
“大明有海剛峰,至少能保證五十年吏治清明。”
“到時候,恐怕就成為一股慣性了。”
“真乃我大明之幸啊……”
嘉靖是真喜歡海瑞,若不是不想把官吏們逼得太狠,就直接讓海瑞擔任左都御史了,有海瑞跟沒海瑞,理政完全是兩個感覺,嘉靖只覺得從未如此輕松過。
不光是海瑞,還有胡宗憲。
有胡宗憲坐鎮東南,不光保證著湖廣地區的激烈斗爭,還主持著倭亂的戰場。
在大明西征的當口,倭亂的確要降溫,該如何降,朝廷還沒有想好跟南京如何協商,此時胡宗憲卻已經找到徐階談妥了一套方案。
代理人戰爭。
倭亂徹底脫離大明本土,朝廷以朝鮮為棋,南京以扶桑為棋,將倭亂限制在半島與島國之間。
這對兩邊來說,都好。
但對南京更有利些,因為倭亂蔓延東南沿海,朝廷隨時有能力封鎖海洋,但現如今已經不那么重要了,滿刺加在朝廷手上,南邊有夷州為戰略要點。
江南的貿易如何也繞不過朝廷的。
于是乎,胡宗憲與徐階談判,朝廷在倭亂戰場上的“讓步”,換取了海關稅收的權力,從此大明所有的海外貿易,由朝廷和南京共同維護,朝廷拿七成,南京拿三成。
不僅拿到了海關,胡宗憲還在江浙扎下根來。
南京承認了他那個江浙巡撫的身份,胡宗憲如今還負責西征的事物,幾乎總領朝廷在江南的全部局面……
“徐階條件給的如此優渥,怕是有離間策反的心思在里面吧?”張執象卻是明白的。
“沒錯,世上的事情,壞就壞在你中有我,我中有里,徐階肯下本錢,胡宗憲幾乎是主動和被動的拿下了朝廷在江南的一切事物的管轄權。”
“只要胡宗憲背叛,朝廷在江南的所有投入就立馬會作廢,在湖廣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