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官制度是從秦朝時開始,但那個時候很散亂,而且隨時都要準備著被傳喚,給貴族服務。
到漢朝好了一些,醫官分為首都醫官,地方醫官。
但這體系實際也不行,地方醫官如縣城,連個正經官職都沒有,管到是直接由縣令,縣長管。
而在三省六部制之中,醫藥業屬于工部管,也就是說醫者歸類為匠籍。
放在工部也沒問題,不過趙泰卻要著手把醫療制度弄好。
如今還只是一個郡,那就設立一個醫曹史的職位,把醫療相對獨立明朗化,方便管理。
就《赤腳醫生手冊》上的東西,要施行起來還是很繁鎖的,繁鎖不怕,完善就行。
“尤闞,之前在黑山接觸學習過醫典的人有多少?”
“稟明公,有兩百一十七人。”
“還行,不算少。”
有兩百多已經很不錯了,畢竟要先教他們識字,然后簡單篩選一下分到其他部門手下做事,連繼續深造的人都很少。
不是不想深造,而是沒有相應的老師去教。
趙泰只能把人分到各部,再在各部放置相應書籍。
比如工部就放《農田水利實務》,現在還得加一本泰安醫典,跟相應的基礎書籍。
刑部就放改過的法律書,現在還得加上各縣整理的案例,充當法律對照,用來教學或自己學習。
那戶部就更多了,有統計學,經濟學,管理學等。
哪怕沒有專業的老師教導,就光讓人自學,過幾年再看,要是沒有人才可用,趙泰把腦子摳出來自己吃。
趙泰這句不算少,讓尤闞無話可說。
少嗎?在尤闞看來這已經很多了,除了這兩百多個,還有安插在各縣,及郡守府的人,加起來能突破到五百多個。
這還沒算軍隊里的人,只說識字率這方面,都趕上一個郡兩年或者更久才能培養出來的讀書人了。
不算少,尤闞真的不知道要怎樣才算多。
“既然有這么多人,你去告訴齊主簿一聲,讓他將人分配到各縣,跟隨醫官學習的同時做好醫療工作。”
“對了,醫院的建立情況如何了?商行有沒有開始在收藥材?”
藥材肯定是要提前收上來儲備的,甚至在郡縣的府庫里都有藥材儲備,但那并不多,放在以前都不夠用,現在就更不夠了。
甚至因為是沒有種植,純靠去野外采挖的關系,無論如何都不夠用。
但現在趙泰也沒辦法,只能先這么收,也算是給百姓找一條賺錢的渠道。
收上來,再用出去,形成一個循環。
“各地醫院按明公的要求,恐怕建好也得需要兩個月時間。”
“藥材鄭曹史已經讓商行開始對本郡及外郡收購,這是鄭曹史剛遞上來的文書,需等明公確認簽字。”
文書在尤闞來的時候已經帶在身上,結果一來趙泰就噼里啪啦一頓問,他都沒來得及拿出來。
“這鄭琛又有什么動作了?居然還要我批準才行。”
趙泰拿過尤闞手中用信封火漆封住的文件,打開后發現是鄭琛寫的一份商業擴展書。
“近日錢糧消耗頗大,明公興建醫院及學堂,府庫支出嚴重超額,恐錢糧難以為繼,特擬商業計劃書遞交明公,萬望批準。”
至于計劃書的內容,就是把商行開到周邊各郡,乃至是整個幽州,冀州。
太亂的州郡不考慮的情況下,施行貨物分銷,當然不是找代理商,獨家貨物就得把利潤全部吃掉。
而且鄭琛還在上面寫明了為什么不找下級代理的理由。
有下級代理商肯定賣得快,但會把利潤壓低,而且黑山造紙坊的產出并不能無限量供應。
代理商拿貨,賣出去的價肯定會更高,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