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航t部耐高溫材料小組,全部到位。
兩個小組,簡單的商議一下,合并成一個小組,由汪文化為組長,全面負責小組事務。
一時間,
原本有些寬松的實驗室,再次變得擁擠起來,尤其是操作區,一起上去的時候,壓根就不能操作。
實驗室的擴建問題,迫在眉睫。
這時,就能體現航t部的未雨綢繆,直接已經開工。
按照預期,
還有一個星期,實驗室就在原來的基礎上擴建完畢,所有小組能夠在一起工作。
而不是像現在一樣,這兒分一點,那里分一點,完全的格隔開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這是兩個實驗室分開了呢。
耐高溫材料目前有八個方向,
白凡自家大師兄張超有兩個,二師兄姜文兩個,同時帶兩個小組。
其中相當一部分是航t部耐高溫小組拆分的。
由原來的四十,縮減到二十。
合二為一的航t部耐高溫材料小組,同樣獲得了兩個方向的材料文件。
直到這個時候,他們才明白,他們和白凡實驗室差距在哪里。
這份文件就是鑰匙,尤其是其中白凡的一些心得,是關鍵中的關鍵,看完這一份文件,在聯想到之前的一些方向,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問題,準備盤算著進行實際操作來驗證問題。
這一會兒,
這些科研工作者,如饑似渴地讀著,就像是碰見最美味的美食一樣,根本放不下,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只保持著閱讀的姿勢,眼睛直勾勾的看著,除非必要的三餐,都坐在那里坐著。
基本上進入他們的區域,
都像是活見的鬼一樣,因為沒有一點兒聲音,沒有人開口說話。
有的只是文件的翻動聲。
還剩下最后兩個方向,
白凡是這么打算的,讓正月十六的11人團隊全面負責。
這么一來,白凡自己輕松一大截,任務已經全部交代分解出去了。
他自己只需要在宏觀上了解整個耐高溫材料進度,并且根據自己的理解稍微的調整方向即可,其他的完全不用管,時不時的關注一下進度。
“白凡,這是咱們實驗室的目前小組。”
“你過目一下。”
“沒什么問題,我就直接上報上去了,作為年初的實驗室項目匯報。”
“上面了解一下目前實驗室的情況。”
王生主任邁著小碎步,手里拿著一封文件,徑直遞到白凡的面前。
攤開文件,有關白凡實驗室的具體小組和項目,一一展現出來。
新型架構能源電池小組
智能程序小組:一組二組
耐高溫材料小組:一組,二組,三組,四組
x1柔性材料小組
………………
“主任,十七再送上去吧,現在還不急。”
“再隔一段時間。”
“還有一些沒來呢,總不能把他們落下吧。”
白凡考慮了一會兒,把這份文件按了下來,這般的開口回應,準備拖延兩天。
反正這一部分也不急,在這個月結束之前都行。
主要是文件上面有一部分還保持空白。
白凡想著,過兩天把其中內容一并填補完成,一起交上去得了。
省的再重復一遍。
“行。”
“那就依照你的意思,正月十七再送。”
聞言,王生主任點點頭,明白之后,徑直離開操作區。
王升主任負責的新型結構能源電池,在新的一年同樣有任務。
大型裝備化!
尤其是在南天門計劃之后,更是明白了其中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