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學和實驗室下一步方向問題,以及能什么幫助和資源之類的,或者是最新的科研動向。
你一言,我一語。
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斷,場面一拍和氣,那叫一個其樂融融。
總而言之,
沒有一個人在說廢話。
接著,
張正坐起身,來到白凡身邊,笑呵呵的詢問著白凡,拋出了一個請求。
“白工,在這里,我有一個請求,不知道白工,能不能答應我呢。”
白凡聞言,微微的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同樣笑著回道:
“張校這是說的哪里話,請開口,能做到的白凡一定滿足。”
“白凡實驗室,同樣也是京大的下屬機構,張校之前也幫了我不少忙,這一點,我們全體實驗室都一直銘記在心,不會忘的。”
聽到這話,
張正就更高興了,心里別提有多滿足了。
其實按道理,
按照白凡現(xiàn)在的級別,和他是平起平坐,壓根不用這么客氣。
但是就是這一種客氣,
才讓張正感到高興。
有涵養(yǎng)!
不會因為現(xiàn)在的地位,直接飄上天。
接著,
張正一五一十的開口,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我是這么想的,剛剛在報告交流上,學生們接連的提出了幾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我想大家非常明白,最直接的矛盾就是就業(yè)方面。”
“材料學的就業(yè)問題,一直非常困難,我在想能不能白凡實驗室和咱們學校進行一個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固定時間為一年,一年能換一批,每一批的數(shù)量由你們決定,我們負責遞送名額就行。”
“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技術和操作能力,同時學會一些真正東西,尤其是材料學方面,這是一門實踐的科學,我想如果不親自上手,有些東西是壓根行不通的。”
“這有一點類似于聯(lián)合培養(yǎng)生,但是,走的是類似實習生的機制,關系還是掛在學校下面,和之前的班級不脫離,就是簡單的一年一換,不知道我的這個要求,白工能不能滿足呢。”
說實話,在一開始,白凡還以為是張正的一些私人請求,
沒想到兜兜轉轉,還是繞到了學生上面,為整個材料系的學生考慮。
他有一些感慨,
接著,問向自己的管家大主任,想要知道一些具體情況。
王生主任是大管家。
雖然現(xiàn)在換了新的實驗室,空間和之前擴大了幾倍。
但是,在人數(shù)上還是有要求的。
這一點上,
王生是最清楚的。
“張校,這個聯(lián)合培養(yǎng)機制,我想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人數(shù)上。希望每一期最多保持的20人,人一多的話,實驗室就會出現(xiàn)混亂,搞不好還影響正常的科研工作。”
王生主任攤了攤手,非常誠懇的開口:
“我想張校,應該知道這一方面。”
“每一期可以有20人?”
張正大喜過望,連忙開口:“可以了,這個數(shù)字可以了。”
“那就這么決定下來。”
“第一期的話,我馬上吩咐下去進行審核。”
張正有些高興,
還以為最多只有10個呢,沒想到在他的預料中翻了一倍。
遠遠的超出他的想象。
同一時間,來自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最后決案經(jīng)過十多場會議,終于通過。
晚上六點,官網(wǎng)上,直接披露相關文件通告,并且在全網(wǎng)進行宣傳,晚上的新聞vv,也著重的強調了這一點,給予了5分鐘的篇幅,其意思不言而喻。
有關于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和推廣意見倡議書
單從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