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門開霞滿山,風清云淡日光散。葉尖露滴花鳥動,爐灶呼氣吞鐵鉗。
今日是旬假,對于稚童還說,可是個好日子,每十日一次的旬假,可是可以好好玩耍一天。
可對于昨晚哀嚎了大半夜的三個稚童來說,他們只能望眼欲穿了,每人的屁股上,可是起了三道紅彤彤的印跡,紅彤彤的,腫得老高了。晚上每次翻身,壓著了,誰不是一聲哀嚎。好在父母晚上和晨起,都為他們擦了點草藥,雖是在小聲哀嚎中擦上了,沒辦法,誰想再加兩道紅印記?一旦叫大聲了,可真的是“雙喜臨股”了。
在不同地方的三個稚童,出奇的一致,目光透過窗戶,渴望著外面。
“允和,起來吃飯了。”
這是一間普通的瓦房,白墻青瓦,背靠山坡而建,山坡半腰,有竹木青草樹,大門外面的院子,被竹籬笆而圍。籬笆內,有公母雞三兩只,嘎嘎花鴨,三兩只。
此時,一青衫粗布老者,正端著一碗米粥走向秦允和。昨晚老者也打了秦允和,和其他兩個稚童比起來,算是很輕了,昨晚和今早的擦草藥,讓秦允和好了一大半,雖不能完全坐起來,但坐一小半屁股,還是可以的。老者走到門口的時候,叫了一聲允和,就把米粥放在堂屋桌子上。
磨磨蹭蹭,秦允和終于從床上下來了,對于半大孩子來說,沒有哭鼻子,算好了。扭扭捏捏來到堂屋桌子邊,桌子上的米粥還冒熱氣,但老者卻出門了,這是雷打不動的事情,每次旬假都是這樣,至少秦允和放旬假都這樣。
半旯屁股搭在長凳上,望著院子嬉戲的雞鴨,三三兩兩一起,多么的快樂,看著這些,明亮的眼眸,仿佛失去光彩一樣,暗淡了下來。收回失去光彩的目光,望著桌子上的米粥,有種仿佛本能的抗拒,記事起,每日都是這種米粥,就是有時候,秦允和生氣,不吃,餓半天,連續幾天,沒用,想吃晨食了,還是這種。
可能是身體恢復需要吃食,以前只能吃一小半的米粥,今天吃了一大半。剩下的,在熟練的動作中,倒在了雞鴨食槽中,惹得一群雞鴨飛奔而去。洗碗,刷筷,歸攏入柜,熟練得讓人疼惜。
又是半旯屁股撘在了門檻上,手肘立膝托腮,舉目而望,門前雞鴨還在搶食,籬笆旁的水井上,幾個麻雀在那跳躍,籬笆之外,是那莊稼地。再往前,就是那大山密林了,在那大山旁,一輪初陽正躲在半山腰后面。秦允和多么希望,朝陽再走快點,等他走到了山頂了,秦允和就可以去找一個學堂之外的玩伴了。
風吹朝陽去,光隨大地回。在苦苦的等待中,朝陽終于從半山腰走了出來,到山頂了,秦允和提股而起,拉開籬笆門,秦允和走出了家門。
說是出家門,只是離家隔了兩家人的鄰居,稚童過去也就一盞茶的腳步。
這是個三排兩間的瓦房,院子中鋪滿了碎石,圍墻也是用碎石碼起來的,在圍墻中間有用木頭做的大紅漆門。
這是村子的大戶人家,全村唯一的獵戶加屠戶加肉販。
家中的頂梁柱可以說一人當外面三人,在村子中那個不說,這小伙能干,再加上人又善良,能幫襯的地方都幫襯,那可饞壞了村中有閨女的婦人,當年這家當家的快到娶妻年紀的時候,全村有閨女的,那個不是給媒婆送了糧食,又送錢,就想讓媒婆把自己家的閨女,說給這戶人家。
可是最后,這戶人家從外面領了個大肚子的女子回來,隔天就把喜事給辦了,當天好幾個婦人陰著臉來吃席的。
隔了不久,村子里面就傳出了風言風語,說什么這女的不知廉恥,水性楊花,還沒拜堂成親,就亂來,肯定不是什么好女人,還說這些年男的只是表現出的善良,原來是衣冠禽獸,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幫自己修房屋,幫自己搶收糧食,在自己沒糧食的時候,接濟自己,都是為了掩蓋自己的丑惡嘴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