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食過后,周二召集各家老少到曬谷場上開起了動員大會。等眾人到齊了之后,他大聲說道:“阿淳昨日跟我說,他從書上找到一個增加稻谷畝產的法子。大伙都知道阿淳這娃子讀書識字,他從書上看來的法子定然不會錯的,所以從今日起他會教我們如何制作那個叫什么農肥的,大伙可一定要聽從阿淳的安排。”
馬淳父子自從到了石峽里后,為村人治病救傷,村民們對他們一家很是感激。再加上馬淳是個讀書人,在古代文盲遍地的農村,對讀書人天然的敬畏有加,而且馬淳小小年紀就能救了毒蛇咬傷的周三的命,又在閑暇時教導村民子弟讀書識字,村民早就在背地里尊他為“小馬師”。
如今聽說馬淳在書上找到增加作物畝產的法子,當然深信不疑,紛紛拍著胸口保證聽從馬淳的指揮。一個說:“阿淳,你只管吩咐下來就是,我木子別的沒有,一身力氣還是有的。”那個說:“只要每畝能多收個斗,小馬師你家的地我阿山全包了。”
馬淳見大伙只是聽說他有增產的辦法,就毫無保留的愿意聽從他的吩咐行事,心中有些感動。便道:“這肥料制作并不難,只日就可完成,做好之后施在田里,等早稻成熟便可知道效果如何。”清了清嗓子,馬淳接著道:“還有我需要一具石磨和一些豆菽制作一點東西。”
這石磨北方比較常見,南方卻是少有,不過村民阿山做過石匠,以前在山陰城見過石磨的樣子,他當即請纓接下這個任務。馬淳又跟他細細說了石磨的構造和注意點,阿山帶著幾個小子回家拿工具上山采石做石磨。
交代完石磨的事情,馬淳帶著周家父子兄弟和村中幾個壯年男子來到村民用來便溺的茅坑。古時的農村,如果天下太平時節,每家每戶會在房屋西邊挖個深坑,坑上蓋個茅棚,坑里即可給家人便溺,也可養豬。所以上流社會大戶人家是不吃豬肉的,因為豬棚是和糞坑合二為一的,被他們認為這是不潔之食。
而現在馬淳所處的時代是三國亂世時期,人們連飯都吃不飽,哪有余糧喂豬,所以村里只好集中蓋個茅棚作為便溺之所。當然很多時候為了方便,大多數村民是隨便找個隱秘角落解決問題,所以村中衛生狀況并不太好,導致了經常有人無緣無故生病腹瀉。
不過改變現狀也不是不可能,只要用糞便制成的肥料取得成功,村民們自然會認為糞便珍貴,不會隨意大小便了。
雖然村民在茅坑方便的時候不多,但好些年下來也積起了厚厚的糞便。馬淳叫人在茅坑旁邊挖了一個淺坑,然后找來一些樹葉枯草填在坑底,上面堆上糞便,再細細撒上一層黃土,如此這般堆了幾層糞便。這就完成了第一步工作。
隨后幾天老天作美,也沒下雨,等土肥稍微干透了一些之后,馬淳又叫人把肥料挖出來搗碎,均勻的撒在稻田里。
農肥施到田里后就不用理會了,平常只要不定時的去田里除草澆水,等到早稻收割時節自然就知道農肥的威力了。到時候馬淳也能順勢讓村民們加強防疫衛生工作。
隨后沒幾日,阿山帶著做好的石磨來到馬淳的院子里,馬淳見這石磨與記憶中的樣子非常相似,很是高興。對阿山道:“山叔,多謝你做出石磨,等我明日做出那樣事物,定當邀請大家品嘗。”
阿山擺擺手道:“小馬師不用多謝,也就是一把力氣的事,比不得小馬師教我家小娃識字。”說完也不多留,轉身帶著幾個小子走了。
馬淳送走阿山幾人,回到院中,叫成伯取出十來斤周二贈送的豆菽,兩人輪番動手磨起了豆子。等豆子磨好,放入陶釜加水煮熟,煮熟后倒入干凈的細麻布上擠出豆漿。把豆渣放在一邊,這個豆渣加油脂蒸煮后味道也是極美,也是佐餐佳肴之一。
擠出的豆漿放在木盆中冷凝,等溫度差不多的時候再滴入石膏水,這個才是做豆腐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