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淳一般上午教語文,也就是《三》、《百》、《千》,下午教數學和科學。當然都是些基礎知識,再有高深的,他也忘的差不多了。即便如此,他的學問日后隨著學生們陸續出山,引起了各國學術界極大轟動,這是后話,略過不提。
今日馬淳又教了幾個新字,三十來個學生中,十幾個最開始跟著他學的已經學完了《三字經》,正在學《百家姓》,還有一部分小孩子,包括彭志、彭玉姊弟最近才開始學,馬淳便從頭開始教他們《三字經》。這兩姊弟以前在寨子里雖然是寨主子女,生活不錯,但山越蠻子幾乎都不識字,他們父親彭武又是大頭兵出身,能認識自己名字就已經很不錯了,哪能教人讀書識字,是以這兩姊弟還是白木頭一個。
教完學生新字后,馬淳讓他們先背誦熟練,然后再在細沙地上臨摹寫字,一時間書聲朗朗,響徹村頭。附近在田間地頭干活的大人們聽著朗朗書聲,臉上露出笑容,不覺干活都輕快了幾分。
這年頭讀書人金貴的很,雖然聽馬淳說教孩子們的只是簡單的漢字和數字,還有一些能用到的生活常識,別的地方可能都不太認可。
但是讀書認字可是那些豪門大族,當官的人才能有的權利,他們平民百姓哪能奢望自家子弟出仕當官,能夠認字識數,哪怕以后出去到哪個大戶人家做個賬房管事,對這些大人們來說,就已經心滿意足了。
這簡單的道理,大人們算的很清楚,換到別的地方,哪有馬淳這樣學問高心眼好的讀書人會教他們的小娃讀書的,只怕會換來一句:“就你們這些泥腿子賤民也配讀書!”
馬淳見這些學生認真讀書練字,就坐靠在桑樹下閉目養神,思考石峽里未來規劃。
就在這時,練字的周良突然叫道:“快看淳哥,那邊來了一伙人!”
馬淳抬頭一望,見入村山道上轉出三四十人,前面七八個短衣快靴奴仆打扮的漢子手持長棍開道,中間五乘滑竿,上面坐著五位寬袍長袖、峨冠高戴的文士,后面還有十幾個背著大包小包的奴仆,浩浩蕩蕩向村里走來。
這伙人行到村口桑樹前,一位管事打扮的中年人上前行禮道:“各位小哥,此處可是石峽里?”周良上前還禮道:“回老伯,此地正是石峽里。”管事再次行禮道:“請小哥通稟一聲,就說山陰處士謝贊謝偉慶協友拜訪馬淳馬小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