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孫權是一個矛盾的人,他既想打破各個孫策對他只能安守一地治理內政的評語,所以才一直蠢蠢欲動的到處出兵,不僅在陸上老是出兵合肥,還乘虛打敗蜀漢名將關羽,奪取荊州;在海上也憑借強大的水軍占據夷洲,南下交廣,威亞南海。
可他在北伐這件事情上又老是出現戰略性的錯誤,不聽周瑜的西取巴蜀,也不聽魯肅的聯蜀北伐,還干掉關羽斷了北伐最好的時機。還大力提拔江東士族,讓本地勢力在朝中遠超北人士族,更加增加了北伐的難度。
要知道江東士族從一開始就只愿意保住自己的利益,不能也不想北伐。因為北伐對他們來說沒有一點好處,整個天下如今已是士族統治的時代,江東士族的家世地位遠遠比不上中原豪族。在江東他們可以作威作福,但是一到中原,即便是奪取了天下,還是要依靠當地士族的力量統治天下。
所以只要中原士族愿意投降孫權,由于穩固政權的需要,這些北上的文臣武將在朝中的地位一定會被中原士族所取代。
在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江東士族北伐的欲望當然幾近與無。但是他們守護自己家族利益的動力卻是非常強大,所以赤壁之戰時他們開始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鼓動孫權投降。但是在魯肅的點撥下,在周瑜、甘寧等主戰派的強力支持下,孫權才下定決心抵抗曹操。
而江東士族那時的勢力還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投降無望,曹操南征江東必然會大力打擊江東士族。所以江東士族才會團結在孫權周圍,以劣勢兵力打敗了曹操,取得赤壁之戰的大勝。
可是不要忘了,即便是赤壁之戰大勝,隨后孫權率軍北伐卻被曹仁以區區萬余兵力阻擋在襄陽城外不得寸進,這就可以說明江東士族的態度了。說白了就是保護自己家族利益我可以拼命,但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我不會干。
這點不僅是如今的東吳孫氏政權,還貫徹了整個華夏歷史。所有長江以南的政權,除了朱元璋的明朝北伐成功以外,其他所有朝代北伐都以失敗告終。可是朱元璋卻是那些王朝當中唯一一個不靠士族力量奪取天下的皇帝。
馬淳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知道東吳是沒有未來的,他的未來也不能依靠東吳,更不能依靠甘瑰。因為甘氏在朝中尷尬的地位決定了甘瑰一定沒有出頭之日。
但是他欣賞甘瑰,不僅僅是因為甘寧是他喜歡的武將,更是因為甘瑰有一顆愛護百姓的心。所以甘瑰邀請他一同前往冶縣的時候他慨然應允,并且盡心竭力輔佐甘瑰治理冶縣。
但是在建業和甘述的接觸當中,他知道了東吳更多的內情,使得他對東吳更加失望。他隱隱約約的覺得,自己的未來一定要把握在自己手上。可是眼前只能全力營救甘瑰,自有救出甘瑰,才能得到江東士族的認可,這樣才能讓自己擁有更多的發揮舞臺。
他突然想起,當年漢末之時,劉焉上書靈帝恢復州牧制度,并且自請前往益州為州牧,是不是也因為這個原因才促使他這么做的。
又過了一日,到了去見太常潘浚的時候,甘述帶著馬淳坐著牛車前往潘府。一路之上甘述不住的吩咐馬淳一些注意事項,讓馬淳不要在言語上觸怒潘浚,馬淳自然點頭應是。
這潘浚是東吳文臣當中性格最火爆的,跟以直言犯禁的張昭有的一拼。
張昭因為曾是孫策托孤之臣,又有教導孫權的資歷,所以在東吳能夠不顧孫權的臉面直言上書。可是潘浚一介降臣,入仕東吳才十幾年,卻能我行我素,去年剛從武昌回來升任太常就因為看不慣呂壹操縱玩弄權柄,就要設鴻門宴殺了呂壹。呂壹得到消息不敢赴宴,還去孫權那里哭訴,可孫權除了讓他躲著點潘浚,對潘浚的行為卻不致一詞。由此可見孫權對潘浚極為信重。
這潘浚前面也介紹過,確實是三國時期東吳少有的文武兼備的名臣,為人忠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