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縣現有開辟的十二萬畝農田,分成官田和私田兩種。其中四萬畝為官田,按照職位分配給縣寺以及服役的縣卒,稱作職田;八萬畝農田以私田的形式每戶一百畝分配給全縣所有官吏士卒和百姓。
私田可以世代擁有,職田不能繼承,所謂在職既有,離職即失。但不同的是,所有職田和私田不能買賣。
新開拓的荒地可由開荒之戶擁有十年耕種權,并且三年內不收農稅,到期由縣寺收回,以分配給新戶。
所有包括職田和農田在內的農田,縣寺收取十一之稅以為永制,取消口賦,取消一切苛捐雜稅,攤丁入畝。
所有作坊,除了縣寺直接控制的船塢,化工坊中用作軍事用途的一部,以及鋼鐵坊,全部承包給縣里百姓。取消食堂,設立農貿市場鼓勵農貿。以及交易物品市場,由縣寺派專人管理,并且根據交易物品制定稅制收取交易稅。農貿市場只收取衛生管理費,不征稅。
開放鹽場,鼓勵私人曬鹽,鼓勵鹽商自由買賣食鹽。食鹽作為自漢以來官府收入的最大源頭之一,一直是各國各朝官府嚴防死守的重要部門,為朝廷帶來無數的財富。
可是馬淳認為,這種以低成本高價格的日用品來剝奪百姓財富的行為,并不能鞏固朝廷的統治,反而增加了百姓的生活負擔,極大的延緩了社會發展。讓底層百姓掙扎在貧困線上,只能為生存而拼搏,根本不能解放他們的創造力。
科學的發展需要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創造的,而不是一小部分人坐在溫暖的環境里想象出來的。只有所有人都衣食無憂,才能爆發出更多的創造力。一個人的智力是有限的,所有人共同努力才是無窮無盡的。
他不想把忠義縣建成沙灘上的城堡,一旦自己不在了,就會轟然倒塌。他需要所有人都擁有像自己一樣的能力,這樣才能讓忠義縣的體制和發展模式長期存在下去,并且得到最好的發展。
他相信,富裕的環境,還有持之以恒的教育,就算自己這一代培養不出優秀的人才,等到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一定會出現層出不窮的現代化人才。
以他這樣流水線一樣培養出來的大批量的人才,天下各國又有哪個國家能夠相比?就算你擁有妖孽一樣的諸葛亮,狼視鷹顧的司馬懿,用兵如神的陸遜,又怎么能奈何得了擁有現代化軍事思想,碾壓一切的軍事武器,還有超出時代的科學知識?而且這不是面對一個兩個,這是面對成百上千擁有這樣能力的對手,到時候想想就會感到無助的絕望吧。
而這一切,就是從馬淳今日忠義縣改制開始了。他只是需要時間,讓他的百姓們逐步適應忠義縣的體制,而時間對他來說并不緊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