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的發明,不僅僅是軍事上的一大利器,還是在科學上最重要的儀器,甚至在航海上的最主要的導航工具六分儀就是望遠鏡的拓展應用。
制造望遠鏡首先要懂得光學,不過這在物理學上屬于比較簡單的學問。還有就是高等數學的應用,微積分這個所有學科都需要使用到的數學核心知識。這都是制造望遠鏡必不可少的基礎知識。
要是一個什么都不懂的工匠,如果讓他制造望遠鏡,那馬淳必須得全程參與,進行大量的試制才有可能做出來。也許大家會說,后世那些望遠鏡工廠的工人也不懂光學和微積分,他們咋會做呢?
問這個問題的估計腦子缺根弦,無他,流水線工人能跟手工作坊的大師傅比嗎?
馬淳花了幾天時間重點教了三人光學知識,然后詳細的把圖紙上各部分內容解釋給三人。學了新知識又領到新制造任務,三人心滿意足回到了自己的化工坊,開始了新玩具的制作。
時間就這么一天天過去,轉眼又到了早稻收割的時節。
這半年在忠義縣百姓的努力下,縣城區域得到了極大的開拓,連同海邊疍家居住的漁村,整個縣里八千多戶百姓都住進了嶄新的住房。
一片片紅磚黑瓦的小院子組成一個個居民坊,城里的百姓們白天在各個作坊干活,晚上回到自己的小院子里居住。
開荒耕種的百姓一般五十戶人家組成一個屯,把家安置在所屬的田野邊,便于每日下地干活。
這一年半來,整個忠義縣開辟了差不多十幾萬畝的荒地,各個行業也已經基本都步上了正軌,就像后世五十年代擁有農場的大型工礦企業。
馬淳知道,合作社模式的大集體勞作已經到了盡頭,再運用軍事化集中管理模式就會產生許多弊端,吃大鍋飯的現象很快就會出現,所以分田到戶的條件終于可以真正的實現了。
大集體大合作社的模式只有在極度缺乏勞動工具,只有抱團合作生產才能生存下去的情況下的臨時應對的管理方式。等到了生產資料以及勞動成果豐富之后,肯定適應不了未來的發展。
《資本論》上面就明確指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是生產方式這個矛盾統一體中的對立雙方。它們之之間既對立又統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生產力決定了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又反過來作用于生產力。
也就是說當生產力不夠的時候,大集體大合作社的模式是當前最合適的生產關系的體現。而當生產力提高,整個忠義縣開始富裕了,那么大集體大合作社就不適應了,必須做出更進一步的改變。
人生來就是有占有欲的,大同世界只是一個想象出來的理想社會,到了眼前的時候,就是整個忠義縣大力發展商業社會,市場經濟的最好時機。
分產到戶,工坊承包,甚至發展個私經濟,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引導百姓努力生產,發家致富才是忠義縣縣寺目前要做的事情。
只有形成了良性的發展環境,產能更好的引導百姓爆發出強大的生產力,實現整體向上的富裕社會。
五月底六月初,馬淳最后一次號召全體百姓搶收夏糧。不得不說崖洲島確實是一個肥沃的世外桃源,這一年半來幾乎都處在風調雨順的自然環境里。在雨季開始前的半個月,夏糧安全收割,曬干入庫,共收獲了十五萬石早稻。
這十五萬石早稻的收獲,不僅意味著整個忠義縣不再受糧荒的威脅,還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手進行其它行業的建設。
在六月中旬的全縣豐收宴上,馬淳表彰了這半年來兢兢業業為縣寺建設做出貢獻的官吏百姓,還做出了一系列改變全縣百姓命運的決定。
他首先將全縣農田按照功勞、等級、家庭人口等因素全部分配給全縣八千一百多戶官吏百姓。他結合唐朝以及后世的經驗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