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胤雖然貪財,算不上一個好官,但是東吳群臣哪一個不是貪財好權的人物。但是總得來說,四大家族還是希望東吳政權穩定,不要有大的震蕩。
而陸氏家主陸遜更是一代名將,文武雙全,難得的是少有的廉潔奉公,對家中子弟們的教育還是比較正面的。所以陸氏子弟在大節上比其他家族更加優秀,在南魯之爭這件事上,陸氏子弟的立場更加堅定。
陸胤知道事態緊急,連夜乘舟西進,所幸一路都是水道,可以日夜兼程,不到二十日就到了武昌。
一上岸,陸胤便直奔丞相府。還好陸遜沒有出府巡視江防,正在府中議事。
見到陸胤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陸遜臉色一變,屏退左右問道:“敬宗不在京中述職,如何卻來武昌?莫非京中有變?”
陸胤見了叔父也不用客套,將建業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跟陸遜說了一遍。末了道:“叔父,京中朝局動蕩,換儲之聲日盛。楊竺、全寄等人俱為魯王造勢,陛下已有換儲之意,若叔父不勸諫陛下,則大吳國祚危矣。”
陸遜手撫長須,沉聲道:“楊紹季(楊竺)邪僻不正,當年我就勸其兄楊紹叔(楊穆)與之另立門戶,恐為其所累。如今果然蠱惑君上,行此不道之事。為今之計,我即刻上書陛下,莫以兒女私情損傷國本,請陛下允許我上京面圣。”
頓了一下,陸遜又對陸胤道:“事態緊急,敬宗還是不辭辛苦,再回建業,入南宮維護太子周全。”
陸胤點頭答應:“侄兒省的,太子那邊侄兒絕不讓小人得逞。還請叔父早赴京城,力挽狂瀾。”
陸胤說完,連口水都沒喝,離開丞相府就上船順流而下,直奔建業。
當陸胤回到京城,陸遜六百里加急奏章也到了孫權案前。
孫權打開奏章一看,就大怒道:“孤私詢楊竺,乃是密議,實無三人在場,丞相如何得知?”他卻忘了永遠隱藏在暗處的內侍令魏忠,當即孫權下令傳來楊竺。
楊竺很少進宮,哪知道宮中密室之中也隔墻有耳,被孫權問的目瞪口呆。好在楊竺急智,魯王府也有耳目盯著南宮,聯想到當時陸胤去過南宮,離開后匆匆坐船向西不知所蹤。
便對孫權道:“陛下問臣之事乃是國家大事,臣豈敢輕泄。不過聽聞當時唯有陸安南乘舟西去,莫非是他將此事說與丞相?”
“陸胤當時不在宮內,他如何得知?”
“陸安南雖然不在宮內,但他當時卻在南宮。”楊竺意有所指道。
“南宮?”孫權瞟了一眼帷幕暗處,下令道:“傳陸胤覲見。”
陸胤此刻正在館驛,還沒來得及去南宮見太子孫和,聞聽孫權召見,知道孫權已得知泄密,懷疑上了自己。來不及寫信詳說,只是派人告知太子,讓孫和放心,便匆匆隨傳話的內侍進宮。
一來到孫權面前,孫權便厲聲問道:“陸胤,孤與楊竺密議之事,你如何得知?莫非太子有耳目在孤身側,將消息傳遞與太子?”
陸胤自去武昌時便已盤算好所有一切,并且和叔父陸遜商議好了其中的細節,便從容不迫的道:“陛下,太子乃仁厚之人,怎會做出私窺天子之事。微臣也只不過是邊地外官,更與內廷無從瓜葛,實是楊郎中告知微臣。微臣以為茲事體大,故此西去報與丞相。”
孫權見陸胤說話之間面不改色條理清晰,他知道太子孫和膽子不大,不敢私自結交內廷宦官。況且陸胤是個外官,好些年沒在京城,根本不知道內廷情況,也不可能買通那些內侍。唯一合理的解釋只有楊竺泄密,陸胤才會知道這件事請。
只是孫權卻不知道,他要換儲根本就是件禍亂東吳的大糊涂事,只要忠心于東吳的明眼人,一定不會支持他。內侍令魏忠雖然是個宦官,但他也是吳人,不愿意看到吳國生亂,再說太子仁厚,比魯王動輒打罵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