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要好得多,所以才會私下通報太子。
孫權當了多年皇帝,眼中只是朝中大臣,少有將心思放在內廷宦官上,所以竟然忽略了魏忠等人的想法,當時的懷疑也只不過一瞬間的事情,陸胤的解釋卻是更加符合自己的猜測。
不過猜測歸猜測,孫權還是下令道:“來人,將陸胤、楊竺送交廷尉府,嚴刑審訊,孤要知道到底何人泄密。”
陸、楊二人五花大綁被押解進了廷尉府。孫權還立刻派遣御史前往武昌,責問陸遜如何得知內廷秘事。
陸遜事先已經與陸胤商議妥當,當即回復御史,說是楊竺告知陸胤此事的。
這下孫權對楊竺就極為惱恨了,楊竺作為徐州名士,投奔東吳對孫權來說是極為榮耀的事情,所以他對楊竺非常看重。
而楊竺與魯王孫霸交好,在孫權看來,說明孫霸比孫和更加優秀。之所以明知道楊竺是魯王孫霸的賓客,還與他商議誰更適合做儲君,就是放出一個政治信號,他孫權要換儲了,讓孫霸做好準備。
可是沒多久遠在千里之外的陸遜就知道了消息,說明什么?你楊竺根本就沒把我這個皇帝放在眼里,把私密之事到處亂傳,簡直是狂妄之至。
陸胤的政治經驗就豐富多了,他和楊竺不同。楊竺是外來者,名氣很大,但在東吳根基不深,即便是在徐州,也不算頂級士族。只是孫權為了宣傳的需要,才把他捧起來的,和當初的隱蕃以及如今棄魏投吳受到孫權寵幸的征西將軍馬茂一樣,沒有深厚的官場底蘊,自然不會正確應對突發事件。
陸胤背后有陸遜指點,本人還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承受痛苦的能力更強。而且此時的東吳,孫權還沒有開啟殺戮朝臣的模式,甚至免官罷職都很少見。所以即便是嚴刑拷打,陸胤還是咬牙堅持,一口咬定是楊竺告訴他這個消息的。
楊竺是個文人,自幼嬌生慣養,那經受得住這般拷打,連續幾日審訊下來,精神早已崩潰,只好承認是自己泄密。
幾天以后,廷尉府把審訊結果送入宮中,交到皇帝孫權手里。孫權大怒,下詔賜死楊竺,陸胤監禁。并且責令太子孫和以及魯王孫霸不許與朝臣來往,閉門讀書,換儲之議暫時擱置。
至于丞相陸遜,孫權雖然沒有免去他的官職爵位,但連續下了三道詔書,斥責陸遜,不許他入京理事。陸遜因此氣憤交加,一病不起,幾個月后撒手人寰,一代名將終于退出了歷史舞臺。
還要補一句,孫和孫霸的母親王夫人,這個可憐的女人,非但沒有母憑子貴,成為皇后,還由于二子奪儲,孫權惱她教子無方。又加上孫魯班的讒言,被孫權打入冷宮,沒幾日就得病身亡了。
至此,南魯之爭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陸胤入獄,卻是對崖洲島馬淳來說,是個大大的隱患。好在陸胤好友華覈因在山陰縣縣令任上政績突出入京遷任秘府郎,聽說好友入獄,便去大牢探望陸胤。
陸胤已知叔父陸遜為皇帝所不喜,自己要重獲自由,光靠陸氏之力是不行了。其他家族或因二宮之爭受到牽連,不敢輕舉妄動。或因此事站到陸氏的對立面,不來落井下石已經非常幸運了,更不要說出手相救。
左思右想,朝內群臣靠不住,只能依靠外力,或許還有復起的可能。
而外力當中,馬淳自然第一時間出現在他腦海里。馬淳是他的部下,對自己恭敬有加,此人又是以忠義聞名。當年為了救他主公甘瑰,可是在建業掀起一股不小的風波。
而在朱崖郡,自己和馬淳合作默契,給過馬淳許多幫助,算是馬淳的恩主。陸胤知道馬淳才能超群,若是他愿意出手解救自己,或許真的復起有望。
于是陸胤在獄中寫了一封長信,請好友華覈派人送到朱崖郡崖洲島,讓馬淳設法營救自己。
華覈在山陰縣令任上多年,馬淳曾經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