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提出各項法律法規和城市建設的各項規劃。
當然了,他們也可以參與制定整個崖洲島的政務預算規劃,可以有權力提出不同意見,甚至提出對外征戰的要求。
崖洲島的這些體制逐漸展現在甘述等人的面前,讓他們越來越感到驚奇和不解。特別是公民代表這個群體的出現,讓他們覺得馬淳簡直在自己頭上放了三百個掣肘者。
他們一直以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乃是天理,難道孔夫子所說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道理是錯的嗎?自古以來,皇帝和士大夫治理天下,百姓工商按照上位者制定的規則做事,就能夠天下安定,百姓安居樂業,這可是他們從小學習到的至理名言。
可是在崖洲島,馬淳偏偏打破了這個理所應當的至高規則。他極大的放寬了對治下百姓的約束,甚至讓百姓們監督縣寺運行,等于說約束住了他自己的權力。這在他們眼里簡直是不可理喻,這種做法難道不會造成縣寺治政效率低下,百姓隨時作亂的情況產生嗎?
而事實上,他們在崖洲島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一個大大的耳光甩在他們臉上。各級官吏因為有著隨處可見的監督體制,工作效率極高。而且官吏和百姓之間的關系非常融洽,所有的一切事務都放在明面下完成。
百姓們去縣寺各部門辦事不需要使錢行賄,如果有官吏借故刁難或者辦事拖延,百姓們隨時可以去監察署舉報。
張休就在一次閑逛時見到過一隊監察署差役直接進入縣寺,將一個戶曹吏員當場鎖拿走的情況發生。聽邊上百姓說,這個吏員因為與前來辦事的一個商人有仇,故意刁難不給他辦理繳稅手續,使得那個商人拿不到繳稅手續而被處罰。
結果那個商人就去了監察署舉報,經過核實,縣寺退回了罰款,并且把那個戶曹吏員鎖拿下獄,據說那個吏員按照崖洲島法律,會被剝奪公民兩年,還要被判刑接受勞動改造。
張休當即找到縣丞柳榮,質問柳榮以小過而重處士人,會不會量刑過重?而柳榮卻解釋道,忠義縣上下無分貴賤,皆按律而為。法律怎么規定的,就要怎么施行。就算是君侯馬淳也不能例外,這是崖洲島處事原則,是馬淳一直強調和遵守的。
張休聽完后大為震動,感嘆道:“休今日才知,百姓為何愛戴君侯,忠義縣為何能夠強盛如斯,君侯真乃明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