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珠江口海戰從上午辰時開始,直到傍晚接近日落結束。馬淳軍羅技艦隊充分利用軟帆靈活轉向的優勢,再以火炮射程遠、威力大的特點,還有珠江口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幾乎零損傷的戰損大敗東吳水師。
唯一受損的葛成艦,也是因為急于追擊呂岱的旗艦,靠的太近,被呂岱的旗艦用強弩和掌心雷反擊,擊穿艦樓護板,炸死炸傷了十幾個水師士卒。
而呂岱艦隊四十五艘戰艦中,除了六艘大舡因為在開戰之初凌封接到主將呂岱的手令,不顧一切的逃進了珠江口登陸,率領著船上共計一萬步卒撤向南海郡,避免了被全殲的命運。
其余三十九艘戰艦,主將呂岱在突圍后被葛成艦緊緊咬住。兩艦激戰半個時辰,終于底倉被擊穿,海水大量涌入。呂岱見勢已不可為,便引爆了殘存的掌心雷,與全艦三百五十余名官兵一起壯烈殉國,永遠的沉入了南海海底。
先鋒凌烈性格極其剛烈,其座艦一直奮力戰斗,就算被打斷了桅桿,底倉擼手損失殆盡的情況下,依然不肯投降。只要有敵艦靠近,便指揮部下用弩機、掌心雷反擊。直到彈盡弩絕,仍然指揮部下在甲板上嚴陣以待。
羅技知道凌烈是主公馬淳的好友,先后派了三批使者駕駛小船前去勸降,卻盡數被凌烈喝退。凌烈對使者大聲說道:“我凌氏世受國恩,以忠烈傳家,怎能俯首侍賊,茍全性命!今日為國戰死疆場,正是得償所愿,何必多言!”
羅技聽到使者回話,長嘆一聲道:“這是真烈士??!”于是下令艦炮齊發,將凌烈戰艦擊沉。凌烈戰艦上所有士卒盡數戰死,無一投降。
然而,愿意死戰不退的畢竟少數,東吳水師在這一戰中被打的士氣全失。左翼賀質艦隊更是早早崩潰,當賀質見突圍無望時,便已放棄抵抗,掛出白旗請求投降。
賀質艦隊投降,其他兩支艦隊見主將陣亡,除了少數還在反抗,大部分都掛出了白旗。
戰后清點,呂岱率領的這支突襲艦隊,被擊沉十二艘,擊傷二十艘,完好無損的只有區區七艘戰艦。被擊傷的二十艘當中,大部分還失去了航行能力。
為了抓住戰機,盡快回航東沙港,擊退陸凱艦隊。羅技下令將這二十艘俘虜的傷損戰艦盡數鑿穿底倉沉入海底,這些戰艦上包括賀質在內的一萬余名戰俘關押在剩余的七艘戰艦上。
再將這七艘戰艦武器裝備全部拆除,和戰俘們的隨身武器一起轉移到自己戰艦的船艙里,然后分出四艘戰艦由葛成指揮,押著俘虜返回崖洲島。
羅技自己率領八艘戰艦,連夜北上東港,解救被陸凱圍困的東沙港疑兵部隊。
此時的東沙港,甘祥率領的十二艘廣船被牢牢的壓制在港內。要不是港內航道狹窄暗礁眾多,陸凱又缺少有效的遠程打擊手段,這個小小的島嶼早就被陸凱軍占領了。
而陸凱也對這個打造的刺猬一樣的小島惡心的直皺眉頭。
作為獨鎮一方的水師將領,他的艦隊在東吳國內是最善于海戰的。
不過東吳主要精力放在長江一線,對海上關注度并不大,所以陸凱盡管手底下有百余艘戰艦,一萬多水師士卒,在東海海面縱橫無敵,卻五十二歲了依然只是個建武校尉。
此次南下平叛,大將軍呂岱就不要說了,他是主將,又是年近九十、戰功赫赫的老將,陸凱不敢也不能和他相比。
可是呂岱南下艦隊中比他位階高的竟然有五六人之多,其他人就不要說了,就說賀質和凌烈、凌封兄弟。這三人從未有過拿得出手的功績,卻位階在自己之上。
賀質是虎牙將軍,和凌烈的橫江將軍一樣,比自己高兩個等級,而凌封是偏將軍,也比自己高一個等級。這三人年齡還比自己小近二十歲,戰功遠遠沒自己多,卻高居自己之上,讓陸凱心中很是不忿。
當然他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