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淳軍南路偏師進攻受挫,兩千水師陸戰隊幾乎被魏軍杜預全殲。余部在泊海的帶領下倉皇后撤,回到東遝。連夜上船啟航,不敢留在陸地。
遼東南部諸縣又重新被杜預一一收復。消息傳到各自主將這里,整個遼東戰局陷入了詭異的平靜之中。
泊海部水師陸戰隊中伏,兩千精銳幾乎被全殲,這雖然是泊海粗心大意,沒有發現敵軍埋伏所致。但從另一方面也提醒了馬淳,僅僅憑借優勢的武器裝備,和先進的偵查設備,并不足以決定戰爭的勝負。
馬淳軍以往取得勝利,固然是準備充分,各部士卒戰力強橫。但經歷的戰爭強度并不大,各部指揮將領經驗相對薄弱,遇到曹魏精英指揮的敵軍,臨機應變差了很多,導致戰局變得詭異起來。
原本馬淳以為,憑借著超出這個時代前年的武器裝備,強悍的士兵個人素質,再加上兵馬又比對方多好幾萬,打個遼東郡幾乎可以說平推一般。
但現實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戰事的順利讓他產生了驕傲自大的心理,他忘記了要取得戰爭勝利,不僅僅需要這些先決條件,還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
遼東一到十月份,氣候就會變得異常寒冷,對遠征極為不利,所以馬淳軍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要行軍千里,然后馬不停蹄攻占襄平。對于極度依靠后勤保障的馬淳軍來說,時間非常緊張。
這就容易導致他們這些缺乏經驗的年輕將領出現各種粗心大意的判斷,從而被魏軍抓住錯漏,實行軍事打擊。
在地利上,遼東地形復雜,到處是丘陵山地,密布原始森林,是魏軍游擊埋伏的理想地帶。馬淳軍火力裝備很強大,但是輜重比輕裝的魏軍更繁多,部隊只能沿大路緩慢前進,使得魏軍可以從容設伏,層層阻擊。
還有人和,馬淳打的是琉球國的旗號,擺明了是外國侵略者,這讓驕傲的華夏百姓打心眼里不愿意臣服敵國軍隊。
就算這些入侵軍隊說的是華夏話,行為舉止乃至身形面貌與漢人無異,但遼東百姓就是不認可你是華夏人。就連烏桓人也自認為高這些所謂的琉球人一等,輕易不肯投降。
在他們心目中,魏人就是漢人,被魏人打敗、統治古已有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琉球國是什么東西?從沒聽說過的撮爾小國竟然也想奴役我,吃飽了撐的吧?
所以才有了泊海部中伏的事情發生,這肯定是當地百姓通風報信的結果。要不然杜預怎會清楚的知道泊海部行軍路線,在合適的地點伏擊泊海?
天時地利人和都不在馬淳這邊,即便馬淳軍戰力再強大,也會層層受阻,不能快速達成戰前設立的戰略目標。馬淳一分析就哭笑不得,想不到自己竟然成了反面角色,陷入到百姓戰爭的汪洋大海中。
但泊海部中伏,兩千士卒幾乎被殲并不是馬淳軍最大的失利。當他率部推進到離襄平不足兩百里,在遼東郡和玄菟郡交界的大梁水南岸候城地界時。
一整軍才發現,各部行軍途中被各種伏擊、騷擾,所造成的士卒傷亡達到三千余人,竟然比泊海部一戰受損的還要多。
當然了,魏軍畢竟武器落后,為了伏擊馬淳的遼東軍,也付出了大量的傷亡。據部下統計,魏軍死傷應當在五千以上。
只是馬淳卻異常心痛,若是在正面對陣,消滅魏軍五千兵力根本就不會有多少損失。可戰爭就是這么殘酷,馬淳并不能強拉著對方打正面戰。人家就是不愿意跟你正面決戰,就是喜歡用小股部隊騷擾你,你又能乃我何?
就這樣,馬淳在焦慮、不安中率軍來到大梁水,準備休整一下整頓兵馬,伐木建橋強渡大梁水,直驅襄平,一鼓作氣拿下這座遼東名城。
大梁水,又名東梁水,即今太子河。《漢書·地理志》:“大梁水西南至遼陽(今遼寧遼中東)入遼。”是遼東有名的大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