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魔人城市里的女王,也是因為其是魔人社會的“樣板”而具備重要性,而不是因為是“母親”。
“生產者”亦或者說是“產卵者”,那些特化為生產魔人幼崽的個體,也并沒有相當于人類母親對于子代的地位。
人類之所以重視母親,本能占據的原因要小很多,堯言認為大多數原因是后天教育,在社會中的氛圍和集體觀念決定的。
在這個還沒有發展出什么“文化”“觀念”的魔人社會里,“母親”能有什么地位?
堯言望著森林,對于那個以“母親”為紐帶形成的家庭式集體,心中下了判斷。
脆弱不堪的紐帶。
只要子代中有力量強于“母親”的,很容易就會發生“奪權”。
這種情況,在自然界的動物里數不勝數。
魔人的形態、基因、能力,會讓她們更難以形成集體化的社會。
除非......
堯言有了一個想法。
她們的基因中,“母親”有什么特別的作用。
“特別的作用”有很多種方法。
比如說現在魔人社會里已經隱約形成的一種特別結構。
女王可以誘導魔人幼崽分化。
女王可以分泌大量激素、信息素幫助她們。
總之,需要的就是一個“有作用”。
要是個“工具人”。
又或者是延長幼崽的成長時間。
母親在人類社會地位重要,一個主要的“形成原因”,就是人類幼崽的撫養期。
并不是說生理上的成熟或者什么。
而是“獨立”。
在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一個程度的情況下,“幼崽期”結束的時間,是他們經濟獨立,可以自己生活的時間。
相對于原始社會來說,人類的“幼崽期”實質上是延長了的。
以動物式的描述來說。
如果母親很早就放棄幼崽,讓他們自行生活,那么普遍來說,夭折率往往比晚放幼崽的要高。
以自然淘汰選擇的角度,后者“存活率”高,更容易留下后代,所以這樣的個體會相對前者增多。
當然,這是在控制變量的情況下。
給前者加上什么腦子更好,身體更強壯的不對等特點可不行。
與母親撫養時間相對增長的是,子代對母親的依賴性。
這也是從自然淘汰的角度得出的推論。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拔高“母親”在群體中的地位。
一個說簡單也簡單,說困難也困難的方法。
在社會結構發展,社會行為觀念化之后,作用會轉化為觀念,轉化為文化,轉化為各種棲息于魔人意識中的“傳統”。
集體是“經驗”、“知識”的冷藏箱和培養皿,這一點沒錯。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有很多東西都可以被放進去,影響后代。
初生的魔人集體,直接以“母親”作為紐帶維系群體結構的可能性太低了。
以“生存”作為紐帶,然后逐漸把“母親”的地位抬高,才有可行性。
但是,很快,在思考“母親”相關問題的時候,堯言就意識到了另一個問題。
一個可能很快就會發生在魔人城市里的問題。
“生產能力”,本身對于魔人社會來說,是否是一種“冗余”。
在大多數子代都由生產者、孵化者進行生產的情況下,“生產能力”會不會被不負責生產的個體舍棄掉?
之后,會和“蜂群”類似或者更徹底,魔人中不負責生產的單位,會失去生育器官、能力。
如果說現在的魔人算是能夠自交的“雙性別”,那么這些就會變成無性別?
不,這個說法也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