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經驗認識,基本來自于該地區的生物、各種自然事物。
古巴比倫、古埃及地區,有過獅子和人類共存時代,作為頂端掠食者,比起其他生物更容易給他們留下印象,神話生物也往往會采用這些頂端掠食者或者其他大型生物的特征。
他生前所在的國家地區,原生神話中,因為該地區沒有獅子,所以在形成時,不會也不可能出現具備獅子特征的生物,肉食動物中的神話形象來源,要么是虎豹豺狼,要么是蛇蝎鷹鱷。
就像獅子和虎豹。
即使同為“角”,古巴比倫古埃及地區文化怪物中“角”的形象特征,往往是來自羚羊綿羊山羊角馬,而他生前的國家地區更多是來自鹿和牛之類的生物。
盡管現如今的西方巨龍大都有蜥蜴姿態,但從發生學過程來看,基本沒有蜥蜴的參與,而是由蛇形龍和斯芬克斯以及奇美拉之類四足怪物形象糅合而來。
接近蜥蜴的形象,基本是中世紀到近現代以來不斷加入后形成的。
人們很容易根據現階段的形象,去反向把其來源描述為與現階段形象接近的生物。
這種情況同樣也在他生前國家地區存在。
東方龍的形象,雖然不確定一開始的形成中有蛇到底占了多大的比例,但其中“蛇”特征的強化,是在很晚之后,尤其是明清時期,蛇形姿態被放大和凸顯。
能夠追溯的,與現階段東方龍形象最接近的“龍”形象,體長比起蛇,更接近虎豹之類的軀干長度。
“鱗片”的來源是蛇還是魚,這點本身也是值得細說的。
畢竟作為大河文明,早期與河中事物接觸最多,甚至最早的“青龍白虎”,都是由貝殼堆疊而成的。
可惜堯言并不是考古學家,社會上關于形象起源的說法也非常多,他也無法辨認。
但是現在.....
“巨龍”這種神話生物,盡管來源和蜥蜴基本沒有什么關系,可毫無疑問的是,在他生前的時代,已經和蜥蜴密不可分了。
人們聽到巨龍,想到西方巨龍,往往第一時間會與蜥蜴聯系在一起。
堯言知道,他并不需要太需顧忌實際上的起源過程。
但是......
巨龍形象形成時,這種生物的強度如果的確遠超其他生物,那么,他可不可以反向對應這些觀念來源的時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