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
亦或者是人們對于“天賦”、“本能”,對于生物天生會掌握某種技巧、掌握什么技能的拓展夸張。
又有可能是生死觀念中關于死者“復活”、“轉生”后繼續保留記憶的美好想象的進一步擴展。
這類血脈流傳記憶的描述最早從何而來,堯言并不知道。
但是,的確,他在關于“巨龍”的設定中,為了讓她們繁衍后,后代能夠更快掌握存活的手段,為了滿足“速生速死”的策略,有過劃定。
而具體的形式,則是來自“表觀遺傳學”。
人們在初高中或許并沒有了解過,甚至直接聽到了“生物的演化不是自己的選擇,而是大自然淘汰的結果”這種論斷。
不是“你想要獲得什么能力,就能夠發育成什么樣子”。
但是,問題就在這里。
在他生前的時代,有過很多關于“表觀遺傳學”的討論研究。
在義務教育,在普及教育中,這些還未確定的知識,很少會拿進課本講述,只有當一切塵埃落定之后,才有可能被選入,所以很多人或許并沒有多少了解。
非要簡化的話,表觀遺傳學就是“在不改變基因序列的情況下改變遺傳的表達”。
以程序編碼來說明,那就是程序編碼不變,但是,可以通過外部操作,影響程序的使用。
現實的世界里,并非是這個世界中基因決定一切的形式。
而是“基因是基因”“表達是表達”。
如果不出意外,一個人的表達基因,都會按照其顯性基因逐個表達出來。
但是,決定基因表達的,不只是基因序列本身。
還有作為附屬的各種工具和流程,比如DNA甲基化、比如非編碼DNA的調控等等。
用點例子好了。
用一個流水車間來舉例,“正?!鼻闆r,一系列流程都會按照計劃生產,做出一個大號的黃色貓娃娃。
然而,外部因素如電壓不穩、如風特別大、如組裝玩偶的機械工具出現問題,都會影響這個娃娃最終會變成什么樣。
更大的是,如果車間來了一個領導,說了一些屁話,影響了工人的心情,讓工人分心......
然而,表觀遺傳學的研究里,還有關于這些影響是否能夠遺傳到子代個體的。
的確,基因序列沒有改變。
但是,受到過影響的工人,在組裝新的工具時,因為“經驗”,就會有傾向地選擇某些特點的材料和流程。
盡管不是一個東西,但“病人的心情不同時,對于病情的變化也有影響”或許能夠更簡單地描述堯言正在思考的東西。
堯言并不知道自己的例子夠不夠貼切,應該是不夠的,甚至還有不少錯誤。
但是,他通過畸影鴉涉及巨龍的基因模板時,是按照這種模式去制造的。
而為了在基因模板替換時,仍舊保留該個體的記憶,堯言對于腦部的相關操作,也是相對比較少的。
也就是說,用蒂勒來說,上一個版本的蒂勒,她的意識和傾向在保留后,也會對基因的表達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