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以我的能力,也寫不出來。
所以,把主角裝進“堯言”這個殼子里,通過讓他以一種第三人稱的“上帝視角”,觀察并“控制”這個“殼子”行動的方式來描寫。
嘛,這個點子也是寫銀鴉的時候,因為“第三人稱”這個設定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而產生的“后續”。
說起來,這種視角,其實還蠻“神性”的?
一種介于“有”和“無”的狀態。
哦,不用和我說笛卡爾,我的哲學思辨和他的不一樣,不用試圖說服我。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驗。
我的觀點就是這樣——
你們說什么都對。
哦,不是陰陽怪氣,而是我的觀點就是“什么都可以”。
可以理解為“怎么解讀意識都行”、“意識是什么形狀什么結構都可以”。
只可惜我做不到像書里描寫的主角那樣,能夠不受身體影響,也做不到忽視“我”的概念,忽視自身的主體性。
甚至我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也可能是因為好奇心求知欲的影響,又或者是宏大敘事而形成的優越感,加上利己偏見之類的效應,包括現在自我剖析,也有可能是基于一種“我是在清理自己的病因”而產生的快感。
我能力有限,無法完全剖析原因。
之前的話還得說一遍,看到這里的朋友,對哲學沒興趣的話,可以直接跳過。
有興趣了解哲學的話,請去了解完整的,去聽別人轉述,有能力的話也找一找原本,誰也不確定這個轉述和再詮釋之中,會出現多少偏差。
不過,我應該是多慮了,這書的主題是“謠言”,各位能讀到這里,各位對于謠言應該也有不少防備。
但也不一定,畢竟記憶是會變的模糊的,遺忘也是一個很危險的點呢。
進行“判斷”的時候,最好確認一下自己的記憶有沒有出錯。
雖然“正經人誰寫日記”這個梗流傳的很廣。
但是,因為擔心記憶出錯,我就會把自己經歷的事情和一些想法記錄下來。
以我的體驗,事實就是,我的記憶會出錯。
但是,要反復確認記憶,也是一種很累人很繁瑣的事情,基于人類“省事”的本能,節省能量的本能,會下意識地抗拒。
每次想到這里,都想感嘆一句。
“簡化”這個生理機制帶來的優缺點,真是讓人又愛又恨。
說的有點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