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四員戰將,意圖一戰把平原拿下,徹底解決內患,然后再集中兵力與黎陽的丁辰決戰。
袁譚的實力遠不如袁尚,很快就被打的吃不消了,馬上派人去黎陽給丁辰送信,請求援助。
丁辰派人告訴袁譚,讓他務必將袁尚拖在平原,袁譚滿口答應。
于是丁辰留下少量人馬駐守黎陽,然后跟夏侯惇又一次率軍出征,攻打鄴城。
他們屯住在鄴城城下,扎了個小小的營寨。
中軍帳內,夏侯惇疑惑不解問道:“子文,你不會真的想用這千八百人攻城吧?這可是鄴城!”
丁辰手下本來有兩千人馬,雖然戰力強悍,但無論參與官渡之戰還是倉亭之戰,總有所折損。
主要是陳到手下那丹陽兵,畢竟是新招募上來的,比不過高順手下的陷陣營油滑。
所以此時丁辰手下不過還剩一千六百人左右而已,留了陳到率三百軍兵守黎陽,丁辰帶來鄴城的只有一千三百人左右。
而鄴城作為河北政治中心,被袁紹經營多年,恐怕連維持治安的軍隊都不止一千三百人。
所以對于丁辰帶這么點人來鄴城,夏侯惇很是不解。
“我怎么會主動攻城?”丁辰笑著回答夏侯惇道:“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才是攻城。”
“我不管你什么子曰,”夏侯惇擺了擺手道:“總之要打仗,讓老夫第一個上。
不立下點功勞,老夫在你岳父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了?!?
“行啊,有的是仗打,”丁辰道。
這時候,有傳令兵進來稟報道:“袁將蘇由,在外面叫陣?!?
……
話說袁尚領兵出征之后,鄴城留下審配和蘇由率領八千人把守。
鄴城經過袁紹這么多年的修繕,可謂墻高溝深,城防堅固,有八千人馬把守,就算對方八萬人來攻也攻不下,所以萬無一失。
他們突然聽聞曹軍僅僅率領一千來人就敢駐軍鄴城城外,審配蘇由等不免又好氣又好笑。
這不是癩蛤蟆爬腳面上,不咬人它惡心人么?
所以審配也沒有采用龜縮防守的戰術,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讓蘇由率領三千軍馬出城,盡快把曹軍趕走了事。
夏侯惇為了斬將立功,主動請纓率軍迎戰蘇由。
兩將對陣,互通姓名,蘇由竟然意外作死,要跟夏侯惇單挑。
夏侯惇大喜,他雖然不會鬼哭神嚎,但是就憑真實武力,還真沒把蘇由這等級別的將領放在眼里,自忖對方在自己手下應該走不了三個回合。
他挺著長矛,縱馬向蘇由沖了過去,待雙馬錯鐙的時候,眼看就要扎上蘇由了,蘇由卻急道:“夏侯將軍且慢,末將愿歸順朝廷。”
夏侯惇連忙撤槍,縱馬沖了出去,又放緩馬速跑回來,收了力道,將信將疑的跟蘇由假打在一起,問道:“此言當真?”
他當初在苦縣可沒少吃詐降的虧,被橋蕤打的全軍覆沒,青州兵一個不剩,所以對于敵將投降很是謹慎。
“千真萬確,”蘇由一邊比劃著一邊道:“末將本想獻城投降,奈何審配對末將頗有提防,只給末將三千人馬,且非末將心腹,在城內舉事不便。
一會兒末將假意戰敗,率領軍兵撤退回城,待城內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夏侯將軍可隨末將殺入城內,活捉審配,則鄴城自可拿下?!?
其實蘇由的投降也并非偶然。
此前河北在袁紹的經營下,無論軍將還是百姓豪紳士族,均對袁氏忠心耿耿。
可是袁紹死后,袁氏兄弟不思為父報仇,卻先開始手足相殘,這等心胸格局令河北上上下下大失所望。
再加上曹操此前在譙縣所發出的政治宣言已經傳開,于是下人皆知,曹操才是代表漢室命的衛道者,是能讓豪紳、